原创 宇宙巨变?德国科学家发现,系外的神秘天体可能是新行星“种子”
创始人
2025-09-22 03:21:38
0

关于行星是怎么来的,我们脑子里那套老掉牙的剧本,最近正被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时撕扯。

一边,一套颠覆性的新理论冒了出来,说要靠“外援”才能解决旧剧本里的硬伤。另一边,就在我们太阳系的隔壁,一个惊人的发现,像一座凭空出现的“违章建筑”,直接挑战了我们所知的一切建造规则。

建材不够工期还赶

长期以来,我们理解行星诞生,靠的是一本叫“核心吸积”的施工手册。这手册说得挺明白:一开始,恒星宝宝周围有个大大的气体尘埃盘,里面的小灰尘像滚雪球一样,一点点粘在一起,慢慢变大。

先是从微米级的颗粒聚合成公里级的“星子”,然后这些星子再继续碰撞、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行星核心。这过程听起来很顺理成章,对吧?

可问题就出在这“慢慢”两个字上。要造出一颗像木星那样的气态巨行星,你得先堆出一个差不多有十个地球那么重的巨大石头核心,这样它才有足够的引力把周围海量的气体“吸”过来,给自己穿上一层厚厚的大气外衣。

这本施工手册最大的漏洞,就是没算好工期。恒星宝宝脾气可不小,它吹出来的风很快就会把那个作为“建材市场”的尘埃盘给吹散了。整个施工窗口期,也就那么几百万年。按照核心吸积模型这个慢吞吞的进度,根本来不及在市场关门前把那个巨型地基给建好。这就是要命的“时间尺度问题”。

更糟糕的是,建材本身还有个“米级障碍”的坎。当那些尘埃雪球滚到一米大小的时候,麻烦就来了。它们会因为气体盘的拖拽效应,像掉进漩涡里一样,螺旋着坠入恒星这个大熔炉里。

要么就是互相一撞,不是黏在一起,而是直接碎成渣。这导致原材料大量流失,工程更是举步维艰。所以,传统蓝图早就预示了,造巨行星这活儿,难于登天。

天外飞来个地基

就在大家为这本破绽百出的旧蓝图愁眉不展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苏珊娜·普法尔兹纳和她的团队,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方案。她们说,谁规定所有建材都必须是本地取材、从零开始?

她们的想法,源自近年来天文学家的一些新发现。我们已经亲眼看到了像“奥陌陌”和“2I/Borisov”这样的天体,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星际流浪者,从太阳系之外呼啸而过。这些不速之客的存在证明了一件事:宇宙空间里,并不空旷,而是充满了被早期恒星系统“甩”出来的边角料。

普法尔兹纳团队的新理论,就叫“宇宙播种”。这个理论认为,宇宙里到处都漂浮着这些现成的行星“种子”,比如早就发育到公里级的星子,甚至是完整的原行星。当一个年轻恒星周围的原行星盘形成时,它就像一张巨大的、黏糊糊的渔网。

这些高速飞行的星际“种子”一旦闯进来,就会被气体盘的“刹车效应”减速,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会被这张大网给捕获。这一下,整个游戏规则都变了。

这操作简直就像盖楼时,不用自己挖地基、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是直接让快递空投来一个预制好的、公里级大小的超级地基。你只需要把它安上,然后开始往上盖就行了。

这个“骚操作”完美地跳过了核心吸积模型里最耗时、最困难的初始阶段,一下子就解决了“工期”和“建材损耗”那两大死结。这也漂亮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块头更大的类太阳恒星,周围更容易出现巨行星。因为它们的“渔网”,也就是原行星盘,更大、更密,捕获这些天外飞来“预制件”的效率自然也就更高。

邻居家盖了栋邪乎的楼

正当理论学家们为这个“预制件”方案兴奋不已时,天文学家们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在离我们最近的恒星邻居——仅四光年外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看到了可能让他们三观尽碎的景象。

那里有一颗和我们太阳惊人相似的G型恒星,叫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捕捉到了一个微弱的信号,暗示着在它身边,可能存在着一颗新的行星。如果确认,这将是离我们最近的、位于一颗“太阳双胞胎”宜居带里的系外行星

但这个发现,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惊吓。这个候选者,是一颗质量跟土星差不多、个头却快赶上木星的庞然大物。最离谱的是它的位置。

我们太阳系的结构,天文学家们形容为“非常宁静”且“结构良好”,小个头的岩石行星待在里面,大个头的气态巨行星规规矩矩地排在外圈。可半人马座这颗巨无霸,竟然就赖在离主星大约2个天文单位的地方。要知道,我们这儿的土星,可是离太阳有9.5个天文单位远!

这就像你家小区规划得整整齐齐,别墅区和高层公寓楼分区明确。结果你一扭头,发现隔壁邻居家,硬是在自家别墅花园里,盖起了一栋五十层高的摩天大楼。

这完全不合规矩!加州理工学院的阿尼凯特·桑希就指出,半人马座本身还是个拥挤混乱的三星系统,在这么个乱七八糟的环境里,居然能“长”出这么个东西,简直是在挑战我们对行星如何在混乱中形成的全部认知。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这栋“违章建筑”的潜在风险。西北大学的杰森·王警告说,这么一个大家伙杵在系统核心区域,它的引力会像个横冲直撞的“破坏球”,把系统里其他天体的轨道搅得天翻地覆,任何潜在的类地行星都别想安生。

当然,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伊丽莎白·马修斯也提醒大家要谨慎乐观,因为那个信号实在太微弱了。

事实上,一次后续的观测就没能再次找到它,模型给出的解释是,它当时可能正好转到了离恒星太近的位置,被主星的光芒给淹没了。但这栋“潜在的违章建筑”,已经足以让所有建筑师,也就是天文学家们,开始反思:宇宙的建筑规范,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要狂野得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别只盯着光伏!这种“双料神器”... 一、光伏板的老问题:光发电太浪费 你家楼顶要是装了太阳能光伏板,邻居肯定夸你时髦又环保。但很多人不知...
工信部明确行业数字化攻关重点的... 来源:人民邮电报 本报讯 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促进数字化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培育...
“人工智能+”能源,江苏率先探... (视觉中国供图) □ 本报记者 詹 超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
机器人行业需求旺盛 激光雷达订... 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以来因为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激光雷达企业订单大增,深圳...
受台风“米娜”影响 广东多条铁... 9月19日10时水利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已于9月19日14时5...
扬子江畔,智造跃迁进行时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徐晋 许雯斐 通讯员 耿瑞雪 王若宇 当南京福加自...
上海进一步加大对量子人工智能前... 中新网上海9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在21日举行的以“AI量子:量子智能”为主题的浦江创新论坛专题...
市民在南宁城市展区读懂“现在与... 南宁城市展区引人关注。记者宋延康摄 南宁城市展区里,机器狗与观众互动。记者潘浩摄 多国媒体代表在...
甘肃省一案例入选2025年实景... 原标题:我省一案例入选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假期将至“拍照搭子”租赁火热 ... 如今,科技的发展使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相比动辄上万元的价格,通过租赁,不少消费者可以用较...
济南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喂养...   在济南超算中心产业园内,山东四维云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一群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正在电脑前,用软件工具...
原创 宇... 关于行星是怎么来的,我们脑子里那套老掉牙的剧本,最近正被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时撕扯。 一边,一套颠...
格力电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离...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离心...
个人信息保护|冲上热搜!赶紧查... 在大数据时代 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 在便利生活的同时 也暗含个人信息泄漏风险 你知道自己在...
恒瑞医疗自主研发产品迎来上市十... 本报讯 (记者李雯珊)近日,苏州恒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瑞医疗”)自主研发的CalliSp...
楚风夜话丨手机一点全搞定!苏北... 行船过闸时,因操作复杂、水流多变等因素,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9月19日,苏北运河智慧化创新实践新闻...
AI如何真正赋能产业?智算基础...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今年以来,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为技术与产业融合按下“加速键”。...
蒙古出土罕见恐龙完整化石,和如... 国际知名期刊《自然》近日刊载了有关恐龙的重大考古发现。 科学家在蒙古戈壁沙漠发现一具白垩纪厚头龙化石...
周鸿祎有了“机器人大厨” 何谓“锅气”? 360集团创始人、“红衣主教”周鸿祎说,是铁锅炙热时食材迸发的焦香;炒菜机器人头部公...
中国移动上线eSIM预约页面:... 一场由苹果iPhone Air引发的通信革命正在中国加速落地。 今日,中国移动正式上线eSIM业务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