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描画美丽长江
杨保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和闯劲全力投入交通强国建设,深耕全国内河智慧航运发展。他将一生所学投入到了长江数字化建设,从长江电子航道图的研发到数字航道联通运行,从开发长江航道图APP实现“手掌上的水上导航”到构建全国内河“水上一张图”,从采撷长江大数据到“长江e+”智慧长江服务平台搭建,他始终站在智慧交通建设的最前沿,用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革命激荡起长江航道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张图上智“绘”长江
得风气之先,才能不断引领时代。2019年9月,作为我国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之一,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实现全面联通运行,它是长江航道人进行的一次深远的思想、技术、行为、管理革命。其中,由杨保岑牵头研发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是长江数字航道的底图,是其最核心的技术支撑,开创了全国内河的先河。
然而,研发长江电子航道图却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关之路,曾有专家预言“从软件开发到成图,没有一年完不成”。需要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自主研发。作为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人员,杨保岑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并且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便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黄金水道“量身定制、量体裁衣”。
杨保岑与团队为长江“量身打造”电子航道图。
2012年,长江电子航道图先于长江数字航道实现全线联通。此后近五年里,通过“一对一登船服务、‘7天、24小时’技术指导”免费向社会推广,并在2016、2017年被列为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在此基础上,杨保岑和他的团队不断向着更高目标迈进,陆续推出了长江电子航道图的生产、维护、更新和发布的整套体系,成功研发出走在世界前列的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将长江干线航道清晰立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精准及时的信息不仅让行船安全更有保障,运营效率也更高了。过去,由于无法及时了解水深变化,为了安全就要少装货,现在,基于长江数字航道,长江水位实现每天更新,并且还可以预测未来一周水深和船舶通航情况,载量也就可以最大化。
烈火炼真金。依托长江电子航道图而建的数字航道,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长江航道由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服务模式转型,其灵活、精准、高效、智能的特性在2020年的特殊时期得到检验。
2020年,长江中游的武汉处于疫情风暴眼,也是长江干线大动脉的咽喉要塞。数字航道系统在与病毒赛跑的比赛中,发挥了强大智能优势,始终确保了干线航道的安全畅通。数字航道平台通过远程监控、远程维护、远程巡航、远程信息上报,有效保障了长江航道在抗击疫情期间有序运行、不断不乱,充分展示了数字航道在长江干线航道维护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与巨大潜能。
方寸之间服务长江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杨保岑领衔打造的长江航道图APP,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有力践行。
杨保岑向船舶用户讲解长江电子航道图功能app。
2017年6月,杨保岑带领团队启动电子航道图APP的研发工作。同年开发,同年上线,长江航道图APP很快在苹果、安卓应用市场上发布,为行船人员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航道信息,打造了“手掌上的航道,指尖上的服务”。
“他们有什么需求,我们就给什么服务。”在长江航道图APP多次迭代升级过程中,杨保岑又带领团队根据实船试验结果,对相关功能进行了再优化。同时,他将大数据的理念引入APP的开发设计中,通过记录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便捷沟通渠道,及时获取用户需求并完善软件,有效提高了航道服务水平。精益求精的开发和运维理念,让APP更加贴近长江航道应用场景实际。
方寸绘大江,手掌纳山河。这款免费的公益APP推出以来,贴上的标签就是“船员、船企必备的APP工具”,长江上的船员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水上的高德地图”。对于航运人来说,他们获得了很多信息与帮助,包括每年1500幅电子航道图的及时更新,全线7000多座航标的具体分布,100多座水位站的水文数据……
作为长江航道信息化革命的重要标志,它将长江电子航道图从电脑“浓缩”到了手机里,船舶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实时更新,实现了指尖上的“微服务”,提供了更便捷、更直观的使用体验,备受船员和船企青睐。多年跑船检测、调查,杨保岑用他的专业与真诚同许多船方结下深厚情感。当得知杨保岑去世的消息,还在“湘君号”上作业的左建东船长难以置信,一遍又一遍地确认,“杨博士‘走’了?是被调‘走’了吗?”最无法接受的消息被证实,他久久不能平静。
左建东回忆起与杨博士的初次见面,仍是记忆犹新,他说:“那时长江航道图APP刚刚上线,杨博士带着技术人员坐着小筏子上的我的船,‘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使用APP。他非常关心我们的使用感受,每每向他提些建议,他都赶紧记在随身的小本上。有时他也会向我了解一些水上的情况,完全没有‘博士’的架子,非常谦逊真诚,一来二去,我们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字里行间是左建东道不尽的悲痛与怀念。
长江航道图APP为落实供给侧机构改革的国家战略走出了长江航运关键的一步,构建了一个服务船企、服务沿江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了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
杨保岑带着长江航道图APP走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并作为发改委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专题内容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展出。
2018年,时任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在湖北省调研时,对长江数字航道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长江方案”走向全国
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长航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对长江电子航道图功能及覆盖范围提出明确要求。同年9月,交通运输部批复同意实施交通强国“长江干线智慧航道建设及应用”试点任务。按照部党组、长航局的部署,长江航道局坚持“145”总体思路不动摇,将智慧航道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为“全国内河一张图”提供“内部管理加外部服务相打通,干线货运加支流航运相连通,区域海事加航道协同发展”的“长江方案”。
“推广应用长江电子航道图,实现全国内河‘一张图’,推动全国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长江航道人的责任,杨保岑使命在肩,带着“长江方案”在逐梦路上阔步前行。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服务联盟成立,“长江方案”走向全国。
由于我国的内河电子航道图的建设起步晚,覆盖的内河河段不完全,生产与发布方面各个机构相对独立。为了统一融合全流域管理、技术、数据、标准,杨保岑构建起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的支流电子航道图生产与服务平台,实现支流电子航道图生产数据库定制,满足了干线、支流电子航道图生产与服务同步运行需要。在长江航道图APP中开发了支流电子航道图的功能模块,首次实现了干支数据同平台发布与多模式综合化应用。推动全国内河水网中心建设,汇聚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水位、尺度、船舶流量等运行监测数据,依托长江干线数字航道系统,实现内河航道运行态势“一屏感知”。
同时,他先后承担了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长江航道要素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研究及综合应用》、行业标准《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内河电子航道图工程技术标准》以及局属重点科技项目10多项;取得2项专利和多项软件著作权登记,为“干支联通”制定了统一标准。
如今,长江电子航道图在覆盖长江2688公里干线航道的基础上,还联通了金沙江、汉江、赣江、信江、嘉陵江、京杭运河等2084公里支流航道,初步构建了长江水系“干支联通”电子航道“一张图”,促进了内河航道“干支联动”。促进了全国内河水运交通的提质增效,为全国内河水运的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3年4月3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长江e+”微信小程序和APP,开启了智慧长江建设的新蓝图,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杨保岑的心血和智慧。他以长江电子航道图为基础,经过千余次测算,反复论证,构建了全国内河航运服务新模式,融合7大类77项服务功能,初步构建航运全景大数据服务生态网络体系,将航道、海事、三峡所有业务功能全部整合到一个应用中,提升了内河水运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全国内河提供了精准高效、开放共享、用户满意的航道公共信息服务。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对长航系统单位在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把握“干线牵引”主导作用做出肯定,这也是对以杨保岑为代表的智慧航道建设科研工作者的鼓励与鞭策。
在梦想接连实现的征程中,杨保岑终是带着未完成的长江梦永远长眠在建设交通强国的道路上。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仍然在为全国“水上一张图”的推广奔忙。杨保岑始终铭记“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使命,聚焦全国内河智慧航道建设,争做智慧长江建设的新时代“航标灯”,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长江航道事业,为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全媒记者 王奕萱 通讯员 史迪文 章志瑶
责编:尹宇龙
审核:张亚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