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小朋友被AI机器人吸引。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王莎) 7月12日,深圳书城中心城二楼连廊人头攒动,各类AI机器人在人群中灵活穿梭,时而跳跃,时而后翻,时而掷圈,还有机器人扮成黑脸琵鹭、仿生鱼的样子,跟观众语音互动,科普生态知识。
为了更好地普及AI知识,培养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当日,“星火计划之智趣横生·机器人嘉年华”举行。10所深圳高校、高中带来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
公益讲座打开认知新窗
活动现场,AI机器人研究前沿的专家学者们带来了三场创新科普讲座。
香港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丹分享了以《新时代背景下智能机器人的全新探索》为题的讲座。在讲座中,张丹讲述了自己和团队不断研究、更新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历程。
张丹的团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着陆算法,算法将使用深度相机对选定的着陆点进行评估,以获得最佳着陆点并将其发送到机器人控制系统。“我们还使用深度学习来识别非结构化地形类型,然后选择不同的着陆策略。这样就能自主完成复杂的着陆任务,大大提升了机器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张丹称。“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引起更多人对AI的兴趣,让他们了解AI如何真正地应用在机器人上,并运用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
创想未来研发中心专家洪曙东在演讲中深入剖析了AI大模型解锁机器人未来潜能的多个关键方面,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的学习方式和储存结构,让听众进一步了解智能机器人融合AI模型后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各类AI机器人大显身手
科普讲座后,深圳10所学校的研发成果集体亮相。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展位前,电子信息专业的田耀鹏和杨醇如同学向观众介绍了智能绿植养护系统。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可以自动完成浇水、土壤湿度监测等任务。球形智能储存系统可以通过语音指令精准定位,轻松收纳和取物,既具有生活实用性又富有生活美学的观赏性。
活动现场,一只张着翅膀的Al“黑脸琵鹭”尤为引人注目,孩子们争相提问,Al黑脸琵鹭”耐心地解答种种科学问题。
“编程不只是我的爱好和特长,也是我在繁忙的高中学习中独特的减压方式”,来自深圳市科学高中的高三学生黄宗瀚告诉记者,他来自校内的信息学竞赛社团,热衷于和团队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编程开发电脑小游戏。黄宗瀚称,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时代,AI智能已经在各个领域应用,“希望此次展示能激发小朋友对科技的兴趣,让他们了解AI,给他们种下一颗创新创意的种子。”
另一个展位前,众多孩子排队体验套圈机器人的乐趣,“你看,好精准,套中了!”看着儿子惊奇地欢呼,陈女士用手机记录下儿子体验操控机器人的画面,她欣慰地说道:“周末带孩子逛书城还能看到这么厉害的智能机器人,体验感非常好,也能让孩子多长见识,为以后的科学教育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