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7月14日电华泰证券发表研究报告探讨了星链商业化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1)从供给侧看,星链卫星发射和量产能力大幅领先,实现卫星互联网低成本和大规模建设目标;2)从需求侧看,星链消费者/行业/政府领域需求旺盛,全球用户数突破600万,主要替代传统GEO卫星服务,并开拓地面网络盲区用户,手机直连卫星和新兴国家有望支持远期需求扩张;3)从技术侧看,卫星制造、通信网络、终端集成的全面技术创新打造护城河,卫星V3版本单星带宽提升至约1Tbps,多种地面终端适应不同场景需求,巩固服务水平领先优势。建议关注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
供给侧:强大星座基建能力,助力4.2万颗规划落地
星链的规模化建设能力是其商业成功的基础。截至2025年7月10日,星链累计发射卫星超9000颗,在轨卫星超7000颗,形成340~614km轨道的全球覆盖网,带宽容量约350Tbps,认为星链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优势体现在两方面:1)发射能力:依托自研火箭高频发射和可回收技术实现低成本快速建网,下一代“星舰”单次运力突破百颗卫星,远期4.2万颗卫星组网后有望支撑亿级用户规模;2)制造能力:卫星与用户终端量产能力全球领先,自研核心部件并引入行业领先元器件供应商,保障供应链强劲自主。
需求侧:卫星互联网应用和全球化市场拓展的先驱
星链消费者/行业/政府领域需求旺盛:1)To C:星链的第一大目标市场为农村、海岛等偏远地区固定接入市场,星链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依托低轨网络的技术优势和富有竞争力的服务套餐,实现了市场快速开拓;2)ToB:LEO方案在航空、海事、陆地交通等领域备受欢迎,星链目前已在全球2000架飞机和7.5万艘船只上应用;3)To G:在应急救灾、军事通信等场景,星链已验证其安全通信、ISR(情报、监视、侦察)等战略价值,政府合同持续增长。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星链北美和欧洲以外地区客户占比达41%,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采取低带宽、低价格的策略获得用户基础。
技术侧分析:卫星侧与终端侧技术快速迭代,服务水平领先
星链的技术护城河源于卫星制造、通信网络、终端集成的全面技术创新:1)卫星技术:采用平板和轻量化设计提升发射效率,高容量卫星、激光星间链路、霍尔电推进等载荷技术领先;2)通信网络:低轨道和路由优化实现20-40ms超低延迟,申请卫星星座构型专利,提升对地覆盖性能;3)终端突破:相控阵天线成本下降至数百美金,推动用户设备普及。
星链业务有望快速增长,关注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机遇
华泰证券认为Starlink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主要驱动来自于:1)FCC针对剩余2.2万颗卫星审批;2)“星舰”与星链V3.0投入运营;3)手机直连卫星商用、政府订单以及新兴国家用户增长。目前,其他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也步入建设或扩容阶段,如Kuiper、ASTSpacemobile、中国星网、千帆星座等,有望引发行业格局的新一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