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减亏,靠消费级机器人造血,人形机器人仍面临量产难题
创始人
2025-09-01 22:40:40
0

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9880.HK)的财报被外界视为观察行业商业化进程的“风向标”。8月30日,优必选交出了2025年中期答卷。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27.5%;期内亏损为4.40亿元,同比减亏18.5%。记者观察到,在人形机器人行业普遍面临商业化难题的背景下,这份减亏的成绩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消费级和教育机器人业务的“造血”能力,支撑了对前沿技术的高额研发投入。

业绩减亏的背景下,二级市场上优必选也迎来了一波上涨。9月1日开盘,优必选一度上涨近14%,股价接近110元。截至9月1日收盘,优必选报100.3元/股,涨4.81%。

然而,在业绩回暖的表象之下,优必选的业务结构也呈现出一种微妙的“错位”:被寄予厚望的工业场景机器人业务收入出现收缩,而智能猫砂盆、泳池机器人等消费级产品却意外成为增长的中流砥柱。这不禁让市场追问,依靠消费级业务的“输血”,能否撑起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消费级与教育业务成“现金牛”,物流及工业机器人“失速”

优必选上半年的业绩,勾勒出一条“曲线救国”的商业路径。

财报数据显示,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上半年收入达2.60亿元,同比增长48.9%,占总营收的比重从去年底的36.5%攀升至41.8%,首次成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线。其增长主要受益于智能猫砂盆、泳池机器人等新品的迭代,以及在海内外电商渠道的扩张。

与此同时,公司的“老本行”——教育智能机器人业务也一改去年的疲软态势,实现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48.8%。这主要得益于"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标准化方案在多地落地建设,以及机器人赛事的生态扩张。

然而,在这两条业务线高歌猛进的背景下,被公司看重的工业部分却在“失速”。

财报显示,物流智能机器人收入为5616万元,同比减少5.7%;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业务收入为6380万元,更是同比减少了29.8%。

这种“不务正业”的业绩结构,反映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现实困境——理想很丰满,但短期内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依然是技术相对成熟、市场更广阔的消费级和教育级产品。

正是这两大“现金牛”业务,为优必选持续“烧钱”的研发提供了弹药。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2.18亿元,占收入比例为35.1%。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优必选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补充源自政府补助,但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公司的其他收益(主要为政府补助和税费返还)从去年同期的3580万元大幅降至460万元。外部“输血”的减少,更凸显了公司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的紧迫性。

平台化路径求解“降本”,人形机器人仍面临量产难题

尽管工业场景机器人收入短期承压,但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探索上仍在持续。

在技术层面,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在上半年完成了迭代。针对工业场景对续航的要求,新一代的Walker S2实现了3分钟内自主完成热插拔换电,为未来“黑灯工厂”7×24小时不间断作业提供了可能。

软件层面,公司自研了全球首个专用于工业人形机器人本体的智能体技术Co-Agent,通过端云协同的“群脑网络2.0”架构,让机器人集群实现了从单机自主到群体协同的进化。

技术上的突破也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商业上的订单。财报中透露,公司已与客户签订“全球首份工业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小批量采购合同”。不过,这一订单的具体金额和交付情况优必选并未作披露,“首份”和“小批量”的表述,也让外界难以评估其真实的商业价值。这也意味着,人形机器人仍面临量产难题。

优必选方面在财报中预计,2025年内将交付超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将应用场景拓展至半导体、航空、电子等领域。

面对持续的亏损压力,优必选上半年的“节流”动作尤为突出且必要。财报显示,公司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分别从去年同期的47.9%和44.1%降至36.0%和29.8% 。

更长远的降本路径,则指向了平台化战略。优必选方面表示,Walker S系列将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平台。未来将针对不同场景推出更多模块化的技术,并协助客户进行二次开发。这意味着,优必选正试图从过去高度定制化、成本高昂的路线,转向更为标准化的平台路径,以期解决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难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联达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广联达(00241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图...
宇树科技新专利可提升机器人舞蹈... 公开资料显示,近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基于 数字孪生的 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专...
奥飞娱乐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奥飞娱乐(002292)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明日起,AI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叶红梅 每周,“合规周报”会盘点上一周国内外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治理、科技...
制度赋能“人工智能+” 侨银股... 日前,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
原创 科... 说实话,每次看到那些太空照片,觉得人类已经挺牛的,能跑到月球上,还拍了火星表面。但转头想想自家后院的...
双鸭山市全力打造龙江东部地区新... 来源:双鸭山日报 新材料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根基,是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也是推...
强势增长16.3%!长沙新能源... 日前,2025首届中部先进能源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活动暨长沙市新能源科技项目对接会在宁乡举行。会上,一组...
“科技联络员” 助力企业研发跃...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袁天宏) 8月26日,在浙江咏正...
万米以下、200℃以上!中国如... “神舟上天”和“蛟龙入海”,展现了我国在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重大成就。而与它们并列、共同构成“上天、...
聚焦6大行动重点行业领域 “人...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
原创 三... 9月1日消息,今天一早,vivo就开启了新品预热,vivo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韩伯啸在微博发文,...
万兴科技携万兴天幕2.0赋能深... 本报讯 (记者舒娅疆)9月1日,记者从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兴科技”)获悉,深圳市委...
又一外骨骼机器人公司转战人形? 近期韩国WIRobotics公司在韩国科技师范大学(KOREATECH)第一校区的机器人创新中心(R...
今天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要求对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进行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
怎么实现局域监控?3款局域网监...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远程办公的常态化,局域网(LAN)已不仅是信息流转的通道,更是企业运营效率与数...
MIM工艺成为人形机器人新方向... 上海证券等机构最近指出,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简称MIM)或成为人形机器人下一个可行的发展新方向。 ...
AI:金融科技打开新宝藏的密钥 当AI开始深度影响和改变各行各业的时刻,其与金融科技的结合,同样引发了人们的无限联想。无论是AI大模...
优必选减亏,靠消费级机器人造血... 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9880.HK)的财报被外界视为观察行业商业化进程的“风向标”。8...
vivo Y500评测,持久续... 对于现在的用户来说,手机的性能已经不再是瓶颈,尤其是刷短视频或者刷微信微博,它们并不需要强悍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