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袁天宏) 8月26日,在浙江咏正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总工程师兼研发主任夏劲松忙着与团队测试一款新型水激活冷补沥青材料。夏劲松的另一个身份是柯城区科技局在企业聘任的科技联络员。
浙江咏正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沥青混合料生产、施工与销售的综合性公司,并具有公路养护二类甲、乙级资质。夏劲松从事工程行业20余年,从该公司技术员一路成长为总工程师。今年6月成为科技联络员后,夏劲松第一时间掌握了最新的政策信息和申报路径,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对接科技项目。他推动公司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沥青路面回收料高值化再生利用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在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成功填报,还被列入2025年第一批区级竞争性科技项目。
同时,在区科技局指导下,夏劲松团队研制出的“水激活冷补沥青料”和各种优化后的沥青混合料,已在上海、江苏等地应用,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500万元。“柯城区科技局不仅给政策,还给资源、给方向。我会继续发挥科技联络员作用,在绿色低碳材料、智能厂站建设等方面争取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夏劲松说。
像夏劲松这样的科技联络员,在柯城区已有47名,覆盖了所有规上工业企业。他们既是企业技术或财务骨干,也是政府与企业的政策沟通“桥梁”,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政府扶持政策,推动企业研发积极性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为破解企业“不了解政策、不会报项目”等难题,柯城出台《科技联络员星级评价办法》,建立集培训、激励、评价于一体的工作机制。科技联络员不仅接受系统培训,每月还可根据星级获得一定津贴,年度还有绩效奖励。机制激活一池春水。今年1-6月,柯城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88%,占比提升0.99个百分点,7家企业实现研发费用“破零”。
柯城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化科技联络员机制,以“一人一企”为抓手,推动政策、技术、人才等要素精准直达,并用好科技特派团、“科技副总”等资源,高位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强区”战略实施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