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融合创新与场景落地的关键突破期: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与精密硬件加速融合,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人机交互技术持续突破,产业应用从工业向服务、医疗、家居等领域加速渗透。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高新区紧抓战略机遇,率先出台《合肥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核心技术攻坚、企业主体培育、公共平台建设、应用场景推广等方面多维发力,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具身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本次报道将深入解读《方案》如何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持、场景赋能与生态协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而这也仅是高新区打造未来产业生态集群的起点,后续还将陆续推出针对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的重磅政策,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案》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发力哪些方向?
高新区聚焦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研发及制造企业,着力突破AI芯片、环境主动感知、灵巧操作、自主决策与高精度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通过核心部组件攻关、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算力数据底座支撑三维联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能级跃升。一是硬件研发自主化,鼓励园区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围绕机械臂与灵巧手、关节模组、传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组件开展研发制造,前瞻布局计算芯片、类人皮肤、仿生肌肉等部件。 二是模型训练场景化,挖掘生产性、服务性龙头企业真实场景,搭建技术试验场,基于视、触、力、位等多模态数据要素,共建开发真机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仿真平台,打造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提升跨场景决策能力。三是平台支撑普惠化,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延伸小试中试、检测认证等服务,通过园区“算力券”“数据券”降低算力、数据等基础要素使用成本。
二、《方案》计划如何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高新区集聚了37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已初步形成“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全区14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先后在人工智能、运动控制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新区通过构建“1个产业专班+1个产业政策+1个产业基金”保障体系,进一步统筹要素资源,护航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技术攻坚筑基。支持机械臂、灵巧手等核心部件技术攻关,构建多模态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二是企业梯队培育。依托“苗木-灌木-乔木”产业生态,分档奖励创业团队、招引高成长企业、支持头部企业,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三是平台场景联动。强化“基础支撑+场景验证”双轮驱动,打造算力、数据、中试平台矩阵,推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等场景规模化应用。四是生态体系升级。打造“人才-政策-资本”融通生态,引聚全球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三、本轮具身智能机器人实施方案有哪些亮点?
《实施方案》构建五位一体政策体系,通过资金配套、企业培育、平台支持、场景应用激励、产业生态服务五大政策支持举措,打造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政策高地。
技术攻坚:提供最高10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定向委托攻关“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全链路技术。
企业培育:实施梯度扶持,创业团队最高奖励1000万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平台赋能: 每年安排5000万元算力券,新建平台补助投资额30%,加速技术转化。
场景应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场景开放,推动商业化应用。
生态护航:重金引进全球顶尖团队,设立产业专项政策和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