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025睡眠神经调控医学研讨会暨梦境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发布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上海脑智工程中心主办,粤港澳脑智工程中心与燧人(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澳门等地近200名科研专家、临床人员及产业代表参与,共同见证全球首款多模态梦境脑机接口的正式亮相。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非侵入式脑健康管理领域实现关键技术跨越,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转化与产业化落地提供了重要实践范本。
跨学科研讨
聚焦睡眠科学与脑机接口交叉创新
本次研讨会以“脑机接口与睡眠科学的交叉研究”为主题,搭建了跨学科交流平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涛平,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袁振,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产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国际睡眠中心主任吴少辉,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丘志海等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随后多位专家围绕睡眠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进展、临床应用及产业化方向展开圆桌讨论。
会议探讨了从传统粗放的症状管理和经验性干预逐步转向基于神经活动实时感知与精准调控的个性化主动化健康管理的可行路径,为脑机接口技术与睡眠科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有望为推动睡眠医学范式转变、主动优化睡眠质量、探索意识奥秘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持。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和持续的科学探索,睡眠健康管理正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型,让为公众提供更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成为可能。
核心成果发布
首款多模态梦境脑机接口落地应用
在产品发布环节,由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燧人(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梦邻”多模态梦境脑机接口设备成为全场关注焦点。该设备突破了信号采集稳定性、算法优化、小型化及易用性等技术难点,以“枕头”形态实现脑机接口技术与日常睡眠场景的无缝融合,为“精准睡眠干预”与“主动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技术工具。
据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燧人医疗董事长蔡江介绍,“梦邻”具备四大核心功能:一是实时脑电信号监测,精准捕捉睡眠状态波动;二是动态睡眠调控,通过非侵入式神经反馈技术,在识别到噩梦倾向等异常时帮助用户维持放松状态,延长深度睡眠时长;三是个性化干预策略生成,结合光声电信号模拟自然唤醒过程,减少起床疲劳感;四是AI数据分析,配套手机APP可生成包含梦境主题、情绪状态的睡眠报告,并提供定制化健康建议。
此外,设备采用高密度柔针电极采样技术,实现多触点分布式感知与自适应头皮曲率贴合,配合毫秒级动态阻抗调节,确保信号采集的高精度与稳定性。其非侵入式设计与“感知-调控-干预”闭环路径,显著拓展了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场景。
“梦邻”的发布为脑科学技术民用化提供了标杆性实践案例。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政策优势,该技术有望加速睡眠障碍干预、情绪管理等场景的临床研究,促进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与企业的资源整合,推动神经调控技术的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推广。
这款多模态梦境脑机接口的落地,不仅优化了睡眠体验,更探索了梦境科技的应用边界,为睡眠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或将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为人类健康事业开辟新的想象空间。
文|记者 张芷瑜
图|受访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