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开学在即,一些学生用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AI)应用赶作业。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栾晓表示,DeepSeek这类AI工具具有强大的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操作便捷且功能强大,能迅速为学生作业提供所需答案与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习效率;但AI工具的出现也让一些学生难以抵制诱惑,特别是自控能力差的中小学生。(2月16日《重庆日报》)
横空出世的国产语言大模型DeepSeek,必将给教育领域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不论是5分钟让孩子会背古诗,还是输入几个关键词DeepSeek几秒钟就能生成一篇作文,抑或是把作业拍照发给DeepSeek并让它根据错误率自动生成针对性题目,“人工智能+教育”逐渐嵌入日常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AI工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探索欲,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松绑减负”。“用AI应用赶作业”固然低成本、高效率,其负面效应却需要警惕。毕竟,AI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过度依赖,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以赶作业为例,如果忽视了自身的思考和思维训练,一味地“忽略过程只要结果”,显然让寒假作业背离了初衷。
对于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社会化还不够充分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AI应用可能会难以把握界限与尺度;尤其是那些缺乏自省自律、自控自制能力的孩子们,很容易患上“AI工具依赖症”,导致思维的惰化和僵化;更为关键的是,一旦形成了“与其脚踏实地不如投机取巧”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难免会对其学业乃至整个人生产生不良影响。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方面,科技创新不是洪水猛兽,需要我们每个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去拥抱DeepSeek等新技术、新手段;另一方面,AI应用也应该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滥用;学习本质上是一个自力更生的过程,是一个重新发现和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不能让AI工具“反客为主”。
置身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观念也要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以及良好沟通协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显然需要老师们始终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只有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只有把握好AI工具应用的伦理与边界,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更好地赋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