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团队携手DeepTech以及领英(LinkedIn)中国,正式发布《GlocalIN Top50中国全球化企业之科技面孔》。作为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最迅猛的板块之一,新能源行业在本次中企全球化科技50强评选中强势占据40%名额。
本次评选中,设定了技术与创新实力、国际化人才建设、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全球化取得的成就、产业影响与评价等五大评价维度,最终评定出中企全球化科技50强。
50强榜单↓
20家新能源企业登榜↓
光储企业扎根全球
在登榜的新能源企业中,光伏、储能企业居多。据LinkedIn分析,光伏、储能企业高层对海外营销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成熟,在品牌海外营销的投入比重也较高,并在国际市场中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光伏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也因此具备绝对优势,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全球产能占比在80-90%左右。在高效晶硅电池技术方面,如PERC、TOPCon、HJT、IBC等领域取得了持续的突破。
同时,在半片、双面、叠瓦、多主栅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下,光伏电池的量产效率和光伏组件的功率得以持续提高。
在储能制造方面,中国的储能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研发的电池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本土供应链,涵盖了从电池到系统集成、PCS、EMS等全产业链。在电芯技术领域,企业着重在成本、循环寿命和安全等方面进行研发,在电芯循环寿命和降本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从而成为海外市场新增量。
出海发展呈现差异化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战略合作,依托中国的强大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供应链网络等优势,不少新能源企业成功进军海外市场。LinkedIn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发展呈现差异化特点,其中两点在新能源领域的体现尤其显著。
1.欧美地区成为他们拓展海外市场的必争之地
从海外市场的目的地来看,入选的科技创新企业国际化路径虽然各有不同,但欧美地区成为他们拓展海外市场的必争之地。入选的光伏领域中企虽然大多会将东南亚视为进军海外市场的首发地,但会再逐步扩大至美国。储能领域的入选企业,出海选择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市场,这两个地区的电力市场相对成熟、盈利潜力较大,因此成为中国储能产业链企业的首要业务重心。
2.多重因素促进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在全球化进程的一条主线逻辑,广阔的海外市场成其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选择。国内汽车企业在锂电池和电芯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从智能便携式储能到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逐年攀升,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等资产配置也迈出坚实步伐,供应链不断延伸,在海外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