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视野观国企科技创新:经验、挑战及应对策略
创始人
2025-05-17 22:41:20
0

科技创新是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国企来说,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国企筑牢根基、牵引行业发展的关键,是攻克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长期掣肘局面的核心。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国企践行国家使命、赋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与多元社会需求下,国企肩负着保障国家战略落地的重任。

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基础前沿领域贡献了一批原创成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科技动能,为人民群众享受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中国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5G通信率先规模化运用,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C919大飞机验证交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成功实施,等等,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彰显全球影响力。

全球科技创新现状及启示

(一)全球科技创新领域呈蓬勃发展且多元竞争的态势。美国依托雄厚基础,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占据全球领先优势。诸多知名企业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微软、苹果在数字经济层面持续创新,特斯拉则带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大步转型;同时,借助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吸引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稳固其科技“霸主”地位。

欧洲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制药、新能源等领域表现亮眼。政策上依托《欧盟运行条约》制定系列战略规划;政府重金扶持科研项目,并借助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注重教育革新和人才培养,积极引入全球人才;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多元合作,全方位驱动创新前行。

日本在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优势突出,基础研究成果丰硕。政策上以《科学技术创新基本法》与《综合创新战略》指引方向;科研投资方面,政府增加预算并引导企业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并改善科研环境;同时,产学研合作紧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多维度布局国际合作,全方位助推科技前行。

我国在5G通信、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政府制定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长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强调科技自强自立,以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技术封锁的挑战;科研投入增势强劲,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搭建多元培养架构,强化成果转化政策支撑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开展多元合作,助力成果出海,全方位提升我国科技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国内外科技企业全方位激发自身创新活力。在全球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众多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制定一系列策略,全方位激发自身创新潜能,力图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赛道上占据优势地位。具体而言,这些企业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展开积极探索。

一是大力投入研发资金。英特尔长期保持高额研发投入,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不断探索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和架构设计;三星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涵盖半导体、显示面板、通信等多个领域。

二是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谷歌以优厚的薪酬福利、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华为通过高薪、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苹果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励员工为公司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腾讯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对员工的创新成果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鼓励员工在产品研发、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

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博世与全球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研究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阿里巴巴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五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高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授权等方式获取收益,对侵权行为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索尼在电子产品娱乐等领域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对专利、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运营和价值提升。

(三)国企科技创新现状。我国央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助力产业升级以及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多重使命。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与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国有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源基础、完备的产业布局以及强烈的责任担当,精准锚定科技创新这一破局关键,多维度发力、系统性施策,全力激活创新引擎,向着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远目标稳步迈进。

一是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投入支持。国家电网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83%,深入实施推动了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中国石油2024年投入研发经费2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8%,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炼化技术升级、新能源研发等关键领域。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国华能成立科技委员会,构建“宝塔形”科技创新体系,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实施高端人才共享,推动了核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国五矿集团一方面探索构建“中央研究院+科技型企业重点学科”的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推动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中国移动实施“攀登者计划”,推动设立运营商首个院士工作站;构建“十百千”技术专家体系,评聘集团级首席专家和省级专家。中国联通实施“一人一议”薪酬政策、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四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国投集团通过基金投资,涉足量子科学、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六大未来产业,投资近30家企业,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中国铁塔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建位置计算创新实验室,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与协议体系研究,助力国家通信基础设施能级提升。

五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兵器工业集团在战略新兴产业上实现8英寸硅基MEMS生产线、PBO纤维百吨线、千吨级改性PC中试线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中国航发集团面对航空发动机技术被国外把控的局面,攻克热端部件制造中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精密铸造难题,打造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四)全球科技发展现状启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充分表明,各国既各展所长、激烈角逐,又不乏相互借鉴与合作空间,为我们提供诸多启示,指引我们要精准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布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科技浪潮中稳健前行、赢得主动。

其一,自主创新能力已处于全球科技创新赛道的核心地位。发达国家试图凭借先发优势,以技术封锁、贸易壁垒等方式,从芯片断供到技术标准垄断,遏制我国发展。在此背景下,唯有加大投入研发资源,搭建完备的科研体系,加强自主创新,方能打破“卡脖子”桎梏。其二,全球合作共享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正蓬勃兴起,科技企业通过技术授权、联合研发拓展全球版图。这启示我们应主动融入全球科技交流网络,吸纳先进理念、前沿技术,补齐短板。其三,紧扣技术发展趋势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爆发式涌现,迅速重塑产业格局。警示我们务必时刻关注科技前沿动态,提前布局潜力领域,让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市场风向精准契合。

国企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一)外部形势严峻:国外抱团对我国科技创新形成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稳固自身优势地位,采用一系列的限制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我国科技发展“围追堵截”,试图以此迟滞我国科技前行的脚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技术出口限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半导体与人工智能领域对我国实施严苛技术出口限制。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如极紫外光刻机(EUV)被禁止对华出口;限制企业向中国芯片厂商提供前沿生产技术与产品,并将诸多中国芯片企业列入贸易限制名单。

二是人才交流限制。部分美国机构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拒绝向中国学者发放签证;限制“国防七子”学生赴美攻读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签证发放;限制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海外招聘活动,减少我国引入全球高端人才的渠道。

三是供应链供给限制。国外企业减少甚至停止向中国供应光刻胶、芯片设计软件等半导体关键原材料与工具,致使我国相关企业生产停滞,被迫寻求国产替代;而外部势力通过诱导、胁迫手段,推动产业链企业将生产环节撤离中国,破坏我国长期积累的产业集群优势与完整供应链生态。

四是国际标准制定限制。在国际标准制定进程中,国外势力竭力争夺主导权,试图将中国排除在核心决策圈外,减少我国话语权。在规则制定环节,我国自主创新成果走向世界舞台、实现广泛应用推广也受到重重限制。

五是学术与技术合作限制。关键领域、前沿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合作项目日益减少,联合研究受阻、数据共享受限。国外主导的联盟组织拒绝中国企业或机构加入,制约我国科技水平与国际接轨。

(二)内部动力不足:需积极谋求变革激发创新活力。国企资源储备雄厚,人才济济一堂。然而,部分企业面临着一些亟待攻克的难题,致使创新节奏放缓,创新活力未能全方位、高效率地释放。

一是体制机制僵化。部分国企的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在成果考核方面,注重短期效益和产量指标,对于成果创新性的考核权重较低。

二是决策流程烦琐。在创新项目的审批和决策中,需要经过多层级的汇报和审批,使项目的推进效率低下。

三是人才活力不足。在部分国企内部,技术人才的晋升空间有限,导致技术创新活力不足。

四是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不灵活。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间的人才流动存在障碍,知识和技术难以在企业内部有效传播和融合。

五是研发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部分国企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导致一些研发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国企激发科技活力动力关键路径

国企应对国外技术创新封锁及内部动力不足等严峻问题、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可采取以下关键举措。

一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核心能力。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保障,持续稳定增加科研资金,聚焦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精准投入;另一方面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与汇聚国内人才,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也要筑牢基础研究根基,重视基础研究对应用创新的支撑作用,借助自建实验室、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在基础学科开展前瞻性研究,打牢技术创新理论基础。

二是要推动多元协同创新格局。要深化国企内部协同,打破企业壁垒,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要发挥产业组织平台优势,促进产学研用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融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产学研用全链条。同时,也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在坚持自主创新基础上,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平等互利的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升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是要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标准制定,钻研国际标准规则流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事务,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如5G-A/6G标准。同时,也要凝聚产业协同力量,联合国内同行与上下游企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走向世界,打造中国标准品牌。

四是要稳固供应链安全防线。一方面要攻克自主供应环节,梳理产业链薄弱点,发力关键零部件与原材料国产化研发生产,降低国外依赖,如半导体光刻胶等自主研发突破。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元供应体系,拓宽国内外供应商渠道,管控供应风险,建立预警与应急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向全球布局供应链。

五是要健全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制定政策激励科研人员转化成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另一方面要强化金融扶持助力,争取政策支持设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同时,也要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弘扬企业精神,激发员工创造力,提升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知认同。

课题组成员:张玎 杨剑键 赵占纯 赵永建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圳市华迅光通信申请路由器硬件...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7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华迅光通信有限公司申请一项...
赋能企业级移动应用 CFCA ... 移动办公与移动金融为企业有效提升业务丰富性、执行便捷性。与此同时,“安全”始终是移动办公与移动金融都...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来了... 在-110℃的环境中“冻”一分钟是什么感觉?中国科学院理化所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5月17日举办,...
共绘数字时代合作新蓝图 央广网西安5月17日消息(记者陈锵)5月15日,以“共享数字发展新机遇,共建中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财联社汽车早报5月17日 国家数据局: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5月16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
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化管理 “中国... 16日,全国首个地热资源数据融合平台——“中国地热一张图”大数据应用平台在福建上线,为我国地热资源的...
让荔枝抢“鲜”出发 这里用无人... 眼下,广东茂名迎来荔枝采收旺季。今年,当地启用智慧无人机运输,创新打造荔枝运输“空中快道”,通过低空...
绽放“她”力量!一起走近航空报... “她”用细腻如丝的思维编织科研经纬 “她”用坚韧如钢的意志攻克技术壁垒 “她”用坚定信念和精湛专业为...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 极目新闻记者 郑力强 通讯员 马子乾 5月17日,2025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
天津:支持算力技术攻关和平台建... 钛媒体App 5月17日消息,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
卢伟冰已准备好钱:准备买台小米... 快科技5月17日消息,今日晚间,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开启了一场直播活动,他在直播中表示,下周举行的小米...
汇通鸿泰取得防水防尘音箱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西汇通鸿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2025世界雷达博览会开幕 李... 合肥5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17日在安徽合肥开幕。中国科学院和中...
财联社汽车早报「5月17日」 国家数据局: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5月16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
以全球视野观国企科技创新:经验... 科技创新是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
黑龙江首家万兆光网开通 万兆应... 哈尔滨5月17日电(刘振宇 王立光 记者姜辉)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黑龙江省内唯一一个万兆试点园区...
甘肃张掖“太空信使”划破苍穹 中新网兰州5月17日电 (戴文昌)17日,甘肃张掖“神启号02星”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
首次公布!我国空间站内发现新物... 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的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 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
【好物】QQ音乐绿钻年卡破冰新... 今天,好物栏目为大家带来小米 14 手机、致态 TiPlus 7100 固态硬盘等多款好价单品,部分...
天津:少年儿童周末沉浸体验智能... 5月17日,天津,少年儿童与机器人下围棋。当日,由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天津市少年宫)联合北京市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