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听”风,无人小艇驰骋大洋之上
创始人
2024-07-24 19:41:47
0

□ 本报记者 叶真 实习生 孙陈妮

“在海洋测绘行业,需要一场颠覆式的革命,而无人化技术的潮流给海洋测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5年前,江苏海洋大学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教授周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道。如今,他的梦想已经实现。

7月初,记者走进江苏海洋大学的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看到了一艘长5.6米、宽2.4米的橙色船艇。船舶表面斑驳的颜色和船底残留的一些海洋生物的痕迹诉说着它曾经历过的大风大浪。

“这是一艘智能无人探测船,身上装有多个传感器,可以用来探测南太平洋的台风生成机制。”周立介绍,它好似一名“听诊医生”,装备齐全地准备出诊,倾听海洋跃动的“脉搏”。

探涡旋 向大洋深处进发

每年夏季,台风如约而至。在北半球,西太平洋海域生成的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其实,这些热带气旋与海洋的涡旋息息相关。

“蔚蓝的大海,看上去有些时候风平浪静,其实是流动的、动态的,由大大小小的‘涡旋’组成。”周立告诉记者。正是这些涡旋和大气相互作用形成了热带气旋,但是,想要更好地预报台风,了解它们前世今生,就要了解海洋的动力过程,对涡旋的海气界面水文气象要素观测分析。

南海是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海区之一,实时获取南海及邻近海域的海气界面水文气象要素,不仅可以预测气象,对于海洋安全环境保障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气相互作用是海洋和大气科学共同关注的前沿交叉领域,发展高精度、低成本、低风险且智能化的海气界面组网观测技术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江苏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等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组建团队,前往南海“听风”。

从2018年至今,团队首创了“多智能体海气界面参数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这其中,既拥有我国自主研发的船载和机载投弃式海气界面观测设备和海上组网通信设备,还有智能无人艇海气界面观测系统、无人机及波浪滑翔器海气界面观测系统,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3种智能体平台的1次组网协同观测,组网范围不小于100km。无人艇技术就来自江苏海洋大学。

快稳准 身型小却精巧

根据尺寸,海洋学家们将海洋涡旋分为大尺度、中尺度、亚—中尺度和小尺度涡旋。当前,通过多种观测手段已经能够描述大尺度涡旋、中尺度涡旋以及小尺度涡旋的精细结构。然而,居于中尺度和小尺度之间、方圆面积达到10公里左右的亚—中尺度涡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三维精细结构,却一直缺乏探测。这些涡旋也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之一。

“在探测亚—中尺度涡旋时,如果使用卫星,存在着时间长、距离远等时空分辨率问题。有的时候卫星绕地球一圈回到原点后,这个涡旋可能已经去了很远的地方。而如果使用有人航行的水面调查船,不仅行驶速度慢,而且需要4—5艘船只的进入,耗费人力、财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组网观测系统中的无人艇就要派上用场了。”周立解释。

在观测工作进行时,工作人员会在数值预报发现的亚—中尺度涡旋一定范围的海域,投放多艘无人艇,进行全方位观测。“我们的无人艇不仅开得快,而且智能感知航行,智慧又聪明。”周立说道,这源于无人艇上部配置了雷达机器视觉系统和气象传感器,在船的水下部分又有声学传感器,因此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完成好科考船上科研人员布置的任务。

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实验室中获取数据,海洋测绘是“到海上做观测”,面临很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比如,无人艇亚—中尺度涡旋观测在续航里程上,既要达到至少200公里,又需要减少油耗。实际上,目前我们的无人艇‘超水平发挥’,续航能够达到300—400公里。此外,涡旋不断运动转移,无人艇的航速可以达到12节,相当于每小时可以跟踪观测22公里。”不仅要快,更要稳当。在船身两侧装配平衡翼,就为无人艇在高速的情况下“跑得稳”助力。

组网探台风 全方位收获数据

记者注意到,在这艘无人艇的船架两侧,安装了黑色的架子。在船的旁边,还摆放着浮标和几个用于存放浮标的铝制圆桶。“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艘具有抛投漂流浮标功能的智能无人艇。”周立说道。

南海上的涡旋因其强度的变化,分别为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想要探测中心区、边缘区的大小,就需要在其中布置许多观测点。这时,使用漂流浮标不仅成本低,且能连续观测。在深远海进行观测作业时,无人艇收到指令后便会在指定地点投放浮标。这些随波逐流的浮标上也配备了气象水文传感器,连续获取海气界面观测数据。

在无人艇上,还配有多个用于观测的传感器和无人机平台。可以局域组网,与科考船、无人机、波浪滑翔器等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形成对涡旋的立体观测。这也是无人艇最大的创新点之一。“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中国南海及邻近海域开展了全球首次高时空分辨率中尺度涡旋多智能体组网协同实时跟踪观测,获得了亚—中尺度涡旋边缘混合层内三维精细结构。”周立说道。

未来,智能无人艇将会继续对亚—中尺度涡旋进行探索。今年10月,这艘无人艇将会再次出征南海。当前,周立和团队正在对无人艇的大数据算法、稳定性、搭载传感器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更多的浮标自动投掷装置,并研发更多不同体量和性能的智能无人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赛摘金!安徽学子在全国青少年... 8月14日至18日,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重庆火热举行。赛事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吸引了全国近6...
【人工智能】2025年人工智能... 项目简介 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课程是一套集专业化知识架构、科学化培养路径、系统化考核标准于一体的高端...
什么是ai?什么是人工智能? AI智能不再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入我们的日常,改变着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式。...
什么?你也是来收购Chrome... 不管Chrome同不同意,想要接手这个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浏览器(而且遥遥领先后面几位)的候选者们,早已...
我国首颗全极化商用SAR卫星发... 8月19日,由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共同研制的全国首颗具备全极化业务化观测能力的商...
原创 摆... 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芯片设计是离不开EDA软件的。 并且现在的EDA,已经不只是仅仅画个图,设计芯片...
青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 ... 8月21日上午,以“场景驱动 智链青岛”为主题的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暨首批标杆场景发布会在...
2025数博会 | 360将携... 当前,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安全与AI技术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美的集团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美的集团(000333)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爱立信CEO鲍毅康:中国5G ...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爱立信 CEO 鲍毅康(Börje Ekholm)昨天接受了科技媒体...
维谛取得浸没式液冷机柜专利,提...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维谛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浸没式液冷机柜”的专利...
标准北大荒 稳固大粮仓 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水稻田。栾洪磊摄 智慧播种驾驶舱。张博文摄 精细化农机具管理,打造智能化...
美国数据中心公司表示,美国、阿... 美国一家数据中心公司的报告发现,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位列全球人工智能超级大国前三名。 在这份由德克萨斯...
瑞莱光学取得光学镜片检测送料机...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北瑞莱光学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光...
如何成为阿里云区域合伙人,享受... 要成为阿里云区域合伙人,首先需要具备基本条件,如公司实体、销售团队以及一定的云服务客户资源。阿里云降...
两月破解融资难题!创业六年,他... 近日,成都发布-红星新闻开设《》专栏,记者深入企业生产研发一线,用镜头和文字丈量政企“零距离”,直击...
苹果下场OLED折叠手机,最受... 近期消息,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最新发文透露,苹果公司将于明年发布折叠屏iPhone,与iPhon...
工作手机推荐品牌 工作手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性能、安全、功能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品牌: 云客工作手机 功能...
数智驱动,绘就发展好图景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相城区黄桥街道供图) □ 本报记者 王俊杰 薄膜表面0.01毫...
汽车组件厂商的跨界之作:东海理... IT之家 8 月 21 日消息,日本东海理化株式会社产品覆盖汽车开关、钥匙锁、安全带、方向盘、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