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发布-红星新闻开设《》专栏,记者深入企业生产研发一线,用镜头和文字丈量政企“零距离”,直击企业真实急难愁盼,传递服务“有需必应”、解难“无事不扰”的成都营商环境温度。
今日关注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
这是一家专注于低轨星地通信系列产品的企业,包括卫星通信载荷、卫星信关站馈电基带、卫星终端基带、数字化产品等端到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成为四川省卫星通信方向的链主企业。随着卫星互联网产业逐步进入小批量、大批量阶段,创智联恒需要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而随之而来的债权和股权融资需要地方政府、客户、投资机构以及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支持。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企服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我们正处于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有融资需求。没想到短短几天,他们就帮我们对接了多家银行和投资机构。”公司总经理赵海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这并非赵海鹏首次向相关部门提出需求。
这位来自东北的创业者,曾在西安工作近九年,2019年选择来到成都创业。六年来,他切身感受到成都营商环境的友好以及持续优化。自去年成都市全面推进“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以下简称“进解优促”)工作机制以来,他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出的需求,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及时跟进和反馈。“正是因为事事有回应,我们才愿意提需求,也敢提需求。”他说。
两月破解融资课题
从走访调研到精准对接
作为四川卫星通信领域的头部企业,创智联恒虽然技术实力领先,但融资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
“银行对地方政府有着天然的信任,”赵海鹏坦言,“我们以前的融资主要依靠一些小型股份制银行,与四大行的合作推进较为困难。毕竟企业营收规模尚未过亿,在银行眼中仍属中小企业。”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活动中,赵海鹏提出了企业的融资诉求,并很快得到了回应。
“企服部上门走访公司,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后,立即开始帮我们对接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资源。”赵海鹏表示,“没想到部门走访一圈后,事情能这么快得到落实。”
▲赵海鹏参加会议
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和相关部门推动下,中信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与企业展开合作;交子金控基金、正熙资本等投资方也陆续进入对接环节。目前,建设银行已进入初审流程,拟审批金额300万元-700万元;浦发银行的资金也已到位。
“政府出面推荐,比企业单独寻找融资渠道效率高得多。”赵海鹏直言,政府背书显著降低了企业与投资机构、银行之间的信任成本,“大大节约了沟通和谈判时间,让我们能更专注于企业发展本身。”
让赵海鹏印象深刻的是,“进解优促”不仅仅体现在融资支持上,更体现在“事事有回应”的服务态度上。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调研座谈会
这位创业者告诉记者,他经常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活动,“每次都有收获”,因此敢于在会上提出问题和诉求。
比如外地员工子女入学问题,赵海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后,很快就有主管部门前来对接。“甚至在开学前,政府还会主动来电询问,是否有员工子女需要解决入学问题。”赵海鹏说。
作为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创智联恒的员工大多毕业于985、211院校。如何留住核心人员,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未来。赵海鹏认为,解决员工最现实的困难,是增强人才归属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方面政府的支持让我们非常感动”。
工程师在蓉城创业六载
政府持续助力企业“站稳脚跟”
据赵海鹏介绍,除了融资和人才服务,成都各级部门在产业对接方面同样为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
“我们有时做项目缺少某类供应商,相关部门尤其是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和市发改委能快速从数据库中筛选合适资源并帮忙对接。”赵海鹏认为,政府链接省内外的资源,能帮助企业直接开展产业对接,这带来的最大作用并不仅仅是促进合作,更是极大地开拓了企业家本身的眼界和资源。
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工程师,从东北到西安,再到成都,赵海鹏已在成都工作、生活六年。谈及选择成都创业的原因,他的回答很直接:“好的企业一定生长在好的土壤之上。”
他分析说,成都在通信产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产业链完整、人才储备充足,研发成本较北京、上海更具性价比。“成都的通信产业无论是芯片、单机还是系统环节,都有很强竞争力,尤其在通信基带和射频方向的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赵海鹏在成都感受到一种“开明、务实”的营商氛围。“政府不仅不增加企业负担,还积极回应我们的诉求。即使不能立即解决,也会及时给予回应,这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号。”
▲政府有关部门赴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当前,商业航天中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正处在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商用转变的关键期。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创智联恒既肩负技术突破的使命,也面临资金与人才的双重挑战。
“这个行业是国家战略,涉及了国际竞争的格局,离不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赵海鹏表示,“特别是在融资和政策扶持上,政府的背书能产生杠杆效应。对中小企业来说,几百万元的项目资金,可能带动数千万元的产业链投入。”
他强调,企业成长需要循序渐进,小企业尤其需要耐心扶持,好的企业一定是逐渐生长出来的。“扶持中小企业,就要允许它们逐步成长,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做大做强。政府的帮助让我们有信心稳步发展。”
在赵海鹏看来,政府的持续关注和耐心支持,是民营企业在产业关键期“站稳脚跟、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研发产品
回顾创业历程,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卫星互联网作为朝阳产业,项目和机会都非常充分。成都正在加快引进新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他认为,随着“进解优促”机制的持续推进,成都的营商环境将更加优化,更多民营企业能在发展关键期获得切实帮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政府和企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企业成长壮大后,最终将反哺地方经济。”赵海鹏说,“我相信,在成都这样的营商环境下,我们一定能把核心技术做强,把企业持续做大,促进产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