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狂欢背后,国贸的人对AI竟没有认知?
创始人
2024-06-07 09:40:58
0

文|元宇宙新声

“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这是我们最近在一次关于AI认知的街访中听到的答案,从结果来看,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对于AI几乎是没有认知的,这也令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割裂感”,在整个科技圈几乎每天都在为AI技术发展“欢呼雀跃”的时候,很多人却不知道AI到底是什么。有人说,OpenAI最新推出的GPT 4o已经有了电影《her》里面人工智能的雏形,但他们好像低估了雏形与成品之间的差距,而我们好像也低估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

这样的街访结果让我们产生了些许错乱,也让我们不得不对于大众认知的人工智能进行了重新梳理。是什么情况造成了这样的“割裂感”呢?只是人们认知的偏差?是AI技术远未达到普及?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呢?

你知道人工智能吗?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AI工具层出不穷,AI的能力也正加速进化。

而且,随着AIGC、大模型技术的进化和成熟,过去数十年由摩尔定律驱动的个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建立的生产生活节奏已经远去了,AI完全渗透进每个人生产生活的那一天将会比你我心里预期更早地到来。

面对这扑面而来的AI浪潮,我们此前认为绝大多数普通人会感到迷茫、焦虑,甚至恐慌:担心自己会被AI取代,担心AI会颠覆过去数年习以为常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经过我们的一轮街访之后,大家的回答与我们此前的认知出现了极大偏差,他们对AI的认知远没有达到能思考其未来的地步,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人工智能是什么。

我们在街访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人工智能吗”,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给出了“知道”的答案,但从随后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更多人也仅仅限于知道而已,他们几乎没有用过AI相关的应用。

在街访中,我们有一个问题是AI给你带来了什么,很多人的回答都很模糊,比如“帮助我学习”“帮助我工作”等等,但谈到具体的帮助时,他们却没有给出答案。

甚至,在我们的对话过程中,还有几乎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不知道AI是什么。

其实,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有些困惑,要知道我们选择的对话地点是北京的国贸,这个地区的发达程度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应该非常高,但这样的街访结果,显然让我们很吃惊。

所以,通过这次街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本来我们认为AI应该无人不知,但是走出科技圈,它并没有扩散得特别广。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元宇宙新声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虽然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在普通人眼中,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仍停留在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形象,或者是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这种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了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和潜力缺乏全面地了解,自然而然也缺乏对于人工智能更进一步的认知。

人工智能缺乏“杀手级”消费端应用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似乎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但近年来的发展,让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也让更多人体验到人工智能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但这种帮助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彻底改变人们的习惯,因此,我们认为缺少“杀手级”应用,是人工智能难以普及的关键点。

实际上,人工智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实力。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地疾病诊断;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步成熟……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目前,大多数人工智能应用都集中在特定领域或专业领域,普通人很难直接接触和体验到这些应用,这使得他们很难直观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和价值。在消费端市场上,我们接触更多的人工智能是大模型产品,比如它可以帮助人们写一个文案、做一个PPT、制作一张图片,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并不是“必须”的,因此,在普通人眼中,它似乎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

另外,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面,智能助手是人工智能的最佳体现,但现在的很多人工智能服务很难用“靠谱”二字来形容,在某些场景下有一定用处,但使用场景和服务能力有限,时不时还有可能会抽风一下。例如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中的语音助手,虽然厂商在发布会上强调其语音助手的智能化程度,但在不少用户看来语音助手不过是个定闹钟的工具罢了,在稍显复杂的场景下难堪大用。

我们认为,仅就现在厂商推出的智能助手而言,它可能根本无法判断人与“挑战”之间的边界,对于它们来说用硬币触碰带电的插头是一种新挑战,它们可能也不知道该语音能产生什么后果。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AI难以理解自己收到和发出的信息的具体意义,更多时候我们用到的定闹钟、计时和开启应用只是“对应路径”任务,是程序员设定好的功能,而像是一些挑战类功能需要AI自己运算和判断,在当前技术还未成熟的背景下,易产生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

如果说手机语音助手用户还能主动关闭,那么在面对智能客服时我们就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了。许多平台都在用智能客服替换部分人工客服,以降低人力支出成本,但这类客服本身智能化水平就有限,用户寻找人工客服时,总会被迫先和智能客服对话,经历了一套机械问话后再转到人工客服排队,无形中增加了寻找人工客服的等待时间。

而且,还有就是媒体混乱的环境对于人工智能的报道往往存在偏差,有些报道过于夸大其辞,而有些则过于保守。这种不均衡的信息传播使得普通人对人工智能产生了误解和偏见。

元宇宙新声认为,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只不过现阶段的AI技术在不少场景下还难堪大用,考虑到用户的体验,这样的人工智能确实不值得人们对它有更多认知。

人工智能进入寻常人家不简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人工智能呢?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一刀切的“买卖”,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的不仅是AI技术单方面的突飞猛进,而是需要政策、教育、环境、企业等多方面协同。

首先是加强科普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科普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场景。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人工智能。

其次是推广应用案例,通过展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成功案例,让人们亲身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和价值。这可以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热情。

再次是培养跨界人才,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新应用和新模式。这样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公众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最后是营造良好氛围,政府和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规范,防止其被滥用和误用。

另外,在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其道德和伦理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AI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教育,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价值观相一致。可以在教育体系中加入AI伦理课程,讨论隐私保护、算法偏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培养公众对AI技术的理性认识和道德判断。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监督机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对AI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接受公众的投诉和建议,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

总之,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人工智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科普教育、推广应用案例、培养跨界人才以及营造良好氛围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元宇宙新声认为,让人工智能真正进入寻常人家,需要从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价格策略、安全保护、售后服务、互联互通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简化操作、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价格、加强宣传、保障安全、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和推进标准化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让更多的普通家庭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福祉。

写在最后

其实,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街访是没有意义的,它并不能改变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也不能提升人工智能发展的脚步,但我们认为,调查人工智能被大众认知的背后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了解普通人对AI的认知情况,可以评估教育和传播的效果,识别信息差距和误解,推动政策和市场决策,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推动技术伦理和监管,以及激发公众参与和创新。

通过简单的街访不仅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调查,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AI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超算互联网火速上线gpt-os...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雁争)超算互联网6日发布消息,超算互联网已...
伙伴计划丨航天纪录燃梦想 手工... 伙伴计划 HUO Ban 当好奇目光聚焦浩瀚星河,当童稚巧手邂逅剪纸手工,一场融合趣味与启迪的成长之...
苹果云手机挂机神器盘点:24小... 上班族搬砖党时间紧,下班挂游戏耗电又费时?苹果云手机24小时挂机不占手机,本文推荐5大品牌+教程,解...
【观摩学习】汲取科技智慧 赋能... 青海省西川监狱组织民警前往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基地观摩学习 为深入学习借鉴前沿科技在智慧化建设领域...
格科微0.61微米5000万像... 8月5日,格科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科微”)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0.61微米5,000万像素图像...
内蒙古AI模创空间:公共服务筑... 2025-08-06 15:38:09 作者:狼叫兽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的关键阶段,内蒙古AI...
砖瓦刻历史,文物藏风华!南京中... 近日,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带领中小学生走进六朝博物馆,开启文博研学之旅。同学...
专访PPIO创始人姚欣:做AI... 撰文 | 李信马 题图 | WAIC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上,一家参...
湖北飞特机电取得便于连接的变压...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北飞特机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便于连接...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苹果公布“脑控”iPad技术 ... 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与脑机接口公司合作开发“使用大脑信号操纵苹果设备”的技术标准。周一公布的一段展示...
人工智能 x 生命科学的负责任... 今天分享的是:人工智能 x 生命科学的负责任创新 报告共计:82页 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融合正深刻重...
机器人4S店内,一台人形机器人...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将在8月8日正式营业。记者6日探访发现,4S店集合了...
亚马逊云科技上线Anthrop... (全球TMT2025年8月6日讯)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nthropic最新一代模型Claude Op...
原创 牺... 说起中国航天,肯定绕不开王亚平这个名字。 她是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两次上太空,累计在轨时间加起...
医疗数智化应用加速落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医院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40余款AI影像产品获批“三类证”;蚂蚁AQ等应用连接海量...
百度:AI搜索月活3.22亿居... 【百度AI搜索月活居首,搜索及AI助手功能升级】8月6日,QuestMobile《2025年AI应用...
以“三层五阶八步”破解转型难题...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在7月31日“华为中国行2025·天津新质生产力城市峰会”盛大召开之际...
本末科技取得双斜极机构及电机专...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莞市本末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双斜极机构...
苹果iPhone 17系列发布... 8月6日消息,据iphone-ticker.de报道,德国供应商的内部消息显示,苹果今年的iP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