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在7月31日“华为中国行2025·天津新质生产力城市峰会”盛大召开之际,海河之畔的智慧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传统产业的堤岸。
天津港携手华为打造了全球首个智慧化程度最高的无人集装箱码头,实现全流程生产作业最优,船舶在港口时间下降10%,泊位计划速度提升144倍,设备利用率提升15%;天津能源集团的智慧供热系统通过实时预测算法,过去四年平均每年节能率超过10%;渤海银行的湖仓一体系统,构建全链路实时能力,使平台具备高效的实时处理和交互式分析能力,数据延迟和查询耗时大大降低,显著提升了信贷反欺诈等业务能力;天津医大二院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基于昇腾算力底座+DeepSeek大模型,大幅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场会议不仅是华为在天津数智化实践的成果展示,更是其面向AI时代,加速数智化转型的战略宣言。
“人工智能驱动场景创新,行业数智化加速升级,DeepSeek的出现更是降低了行业模型应用门槛,AI平权加速人工智能走深向实。华为一方面提供覆盖‘云、网、边、端’的数智化基础设施,为行业数智化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架构基础;另一方面全场景打造服务体系,升维服务能力,携手伙伴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一致性服务,助力客户商业成功。此外,华为将与客户、伙伴合作共同培养与时代同频的数智人才。”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郁赛华如此对记者表示。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 郁赛华
“三层五阶八步”:数智化转型落地方法论
在郁赛华看来,当前行业数智化转型正面临三重矛盾:一是技术架构需要持续创新,传统IT架构无法满足Al对算力、数据、实时性的高要求;企业数据分散在CRM、ERP等独立系统中,格式混乱、质量参差,形成数据孤岛;二是服务体系亟需全面转型,传统服务主要是“故障修复+项目交付”模式, AI时代的企业需要覆盖数智化全旅程的一体化服务,需要以数字化平台为底座,打通线上和线下的系统化服务;同时还需要能覆盖千行万业不同地区、不同转型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对高品质数智服务的获取;三是人才技能的转换,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跃迁,很多传统岗位需叠加AI技能。
因此,华为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多年来服务政企客户积累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一套数智化转型落地方法论——“三层五阶八步”,不仅为破解以上矛盾提供了路径参考,更能帮助企业梳理转型层次深度、顺序重点和细化流程。
郁赛华进一步阐释,三层是指重新定义智能业务、AI开发与交付、持续运营智能应用,定义了转型所触及的层次和深度;五阶是指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等五大阶段,能够帮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掌握顺序、抓住重点;八步是指明确目标、场景识别、重塑流程、组织变革、数据和知识工程、AI建模与发布、AI融入业务应用、AI持续运营等八项具体工作,是转型流程的深度细化。
从上述路径规划也可以看出,数智化转型升级绝不仅仅是应用单点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而是一个涉及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等众多领域的复杂过程。
在天津港的实践中,这套方法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华为天津政企业务总经理叶紫阳详细介绍了全球首个智慧无人集装箱码头的诞生历程:“这个全球首个智慧化无人集装箱码头的蜕变,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通过‘三层五阶八步’方法论实现的系统性重构。从场景识别到组织变革,从数据工程到AI持续运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实施路径。”
华为天津政企业务总经理 叶紫阳
叶紫阳进一步表示,华为与天津港联合研发的JTOS(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基于华为全栈创新的底座,再配合全球首个港口大模型PortGPT 1.0,让码头效率超越传统人工模式。
从天津港的实践中来,到千行万业的实践中去,这种“技术底座+场景化方案”的双轮驱动模式,如今已成为“华为+伙伴”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范式。
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华为服务数智化转型的“道与术”
“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这是郁赛华在峰会致辞中以及采访中多次强调的理念,而且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品牌口号,从近期接连举办的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等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来看,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正在加速将这一理念变为现实。
郁赛华表示,“企业拥抱AI必定是一场深度变革,涉及‘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五大阶段的长链路协同,过程复杂且存在巨大挑战。为此,华为中国政企提出‘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的战略理念,目标是助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轻松实现数智化转型。”
数智化是大势所趋,是摆在各行各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然而想要抵达数智世界任重而道远,如何“一触即达”考验着像华为这样的ICT供应商的战略决心和实践智慧。
在具体应对措施上,“一触即达”离不开三大关键能力的支撑:第一,华为提供覆盖“云、网、边、端”的数智化基础设施,为转型奠定技术架构基础,如昇腾AI、5G专网、F5G全光网络、智能IP网络以及全闪存存储等;同时需要方案深入场景,产品适销易用,以解决客户的数智化挑战。第二,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华为+伙伴”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一致性服务,加速数智化转型进程;第三,华为不仅以自身转型的成功经验,为更多企业提供参考范本;更积极携手伙伴打造行业标杆+广泛复制。
“希望在AI时代,面对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华为携手广大合作伙伴,‘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带给客户’,助力更多企业跨越数智鸿沟,让大中小微客户都能轻松实现数智化。”郁赛华说道。
服务升维:从技术供应商到转型伙伴
“三个转变”是郁赛华在采访中着重强调的服务升级。他解释道:“AI时代的服务,不能再停留在故障修复的层面。”华为正将服务体系从“保障为主”转向“全生命周期陪伴”,从“条块分割”转向“线上线下合成”,从“简单合作”转向“深度协同”。
第一个转变是面向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华为推出的“卓越护航计划”, 为政府、大型企业配置专属架构师(NASA团队),提供技术演进路线看护,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共创”,帮助客户缩短AI应用从概念到产出的周期;同时,华为利用“AI for Service”升维服务能力,通过“Service for AI”为AI新技术落地和应用创造条件、使能新业务敏捷创新,重构“人-机-场景“协同关系。
第二个转变为面向体系,从当前的条块协同模式,全面转变为线下一张网、线上一平台的合成模式:线上,O3伙伴服务平台整合作业、知识、协同三大功能,将华为30年的服务经验封装为可复用的工具链,通过AI实现“知识找人”,为伙伴提供一站式工作台;线下,网络下沉,华为全新推出“星星点灯计划”,聚焦服务网络的广度,联合伙伴构建深入地市/区县的“两小时服务圈”,提供全周期一致性服务。
第三个转变为面向伙伴全方位深层次协同,在组织、流程、平台等方面全面实现对接:将合作伙伴从“技术执行方”升级为“联合创新者”,构建共生型生态。扩大合作集成商从1350家至2500家,认证工程师从1万增至2万,强化交付能力;建立服务产业联盟,联合开发50个创新方案。华为提出的“与伙伴深度协同”并非简单的技术合作或项目分包,而是通过组织融合、能力共享、价值共生,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共同体。
人才筑基: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引擎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华为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合作开设76门数智课程,培养近万名学生;同时基于华为自身实践,面向天津企业开展数字化领导力培训与合作;并联合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班授课,目前已确定培训班期30余个,学员近千人。
而将于8月开放的天津黄大年茶思屋,则是一个世界级、纯科学技术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各领域专家学者、科研团队及企业家更好地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探讨,促进产学研的协作共进。
AI不是奢侈品,而应该是数智时代可以批量复制的生产工具。当街头小店的老板也能用上智能库存管理,社区医院的医生能获得三甲医院的诊断辅助。每家企业都能平等享有数智化红利时,新质生产力的爆发才真正到来。
华为以技术为经,以服务为纬,织出一张数智化转型的巨网。当这张网覆盖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时,新质生产力的果实必将在津门乃至整个神州大地遍地生花,一个美好的数智未来也将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