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带领中小学生走进六朝博物馆,开启文博研学之旅。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听讲解、做互动、当讲解员等方式,沉浸式感受六朝文化魅力,在行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触摸历史的温度,互动中感知古都智慧
踏入六朝博物馆,一段厚重的历史画卷在学生们眼前徐徐展开。夯土墙遗址前,老师的问题“这处墙脚埋在地下多少年了?” 引发热烈讨论。当“一千多年,是六朝皇宫遗迹”的答案揭晓时,学生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有人忍不住伸手轻触墙面,仿佛想透过砖石感受时光的印记。大型排水设施遗址前,2.4米的宽度让学生们纷纷上前比划,“能站三个小朋友呢!”直观的互动让古代建康城的建设智慧变得可触可感,笑声中满是对古人的赞叹。
从生活到艺术,青瓷与纹饰里的六朝美学
展厅内的文物阵列,成为吸引学生们探究的“宝藏区”。陶屋与帷帐柱子还原的生活场景前,学生们踮脚张望,从灶台、床榻的细节里猜测古人的起居习惯;牛车出行俑的阵列则让他们饶有兴致地讨论 “那时的交通工具”,礼仪规制在具象化的文物中变得生动易懂。
瓦当墙上,兽面纹的威严、莲花纹的清雅,尤其是罕见人面纹瓦当的神秘,让学生们围拢观察。“这个脸长得好像卡通人物!”有学生小声嘀咕,老师趁机解读纹饰背后的时代寓意,让尘封的历史在孩子们的想象中鲜活起来。
镇馆之宝青瓷莲花尊前,学生们更是久久不愿离开。这件高85厘米的文物,是目前发现的青瓷莲花尊中最高的一件:僧帽般的盖子卷着三层莲花,颈部飞天与大力士装饰灵动饱满,肩部到腹部的覆莲、仰莲纹饰层层叠叠。“每一片花瓣都像真的一样!”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徐涵芊凑近展柜,眼神里满是惊艳。老师讲解时,学生们屏息倾听,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少年声音传递历史温度,让文物故事“活”起来
讲解结束后,学生们化身“小小讲解员”,开启文化传播实践。他们分组行动,围绕着最感兴趣的文物展开讲解:有人站在城墙遗址前,向参观者描述夯土墙的历史;有人守在青瓷展柜旁,用童趣语言讲解色彩与四季的关联;还有人聚焦青瓷莲花尊,细致解读纹饰中的文化密码。
从最初的紧张忘词,到后来的流畅讲述,学生们在与文物的二次对话中加深了理解。“我现在能说出莲花尊上每一层纹饰的名字了!” 南京市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的王子雨自豪地说,讲解的过程让他对这件文物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看到了莲花尊、城墙遗址等珍贵展品,真切感受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深厚底蕴。” 徐涵芊的话语说出了学生们的共同感受。
这场活动中,六朝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成为连接历史与青春的纽带。学生们通过“观察、探究、讲述”的活动过程,不仅被文物的魅力深深吸引,更体会到传承的重要意义。
少年志编辑 丁玲 张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视频 高一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