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戏剧”研究视域下的舞蹈艺术
创始人
2024-04-19 09:08:29
0

原标题:“未来戏剧”研究视域下的舞蹈艺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等这些飞速发展的指数型技术领域的每一次革新对艺术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戏剧”的理论建构不仅仅是乌托邦式的畅想或居安思危式的艺术反思,而变成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准备。

戏剧与舞蹈的跨界合流

舞蹈通过与戏剧的跨界融合,一方面舞蹈艺术对自身进行美学反思,而另一方面舞蹈艺术也拓宽了戏剧的当代剧场实践的道路。如今,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和导演开始尝试舞蹈与编舞的更多可能性。进入到21世纪在很多欧洲国家的当代剧场实践与舞蹈作品甚至难以分辨。

《不眠之夜》自2016年底落地上海,至今驻演超过1800场,笔者所关注的是作为被誉为沉浸式戏剧神作的《不眠之夜》,其表现形式与语汇并非传统戏剧的文本(包括对白与情节),其形式表现主体乃是舞蹈与演员的表演。通过后戏剧剧场的作品实践和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以及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舞蹈与戏剧并非仅仅是单一层面的跨界合作,更是捆绑成为一个关联更为紧密的剧场演艺空间,通过这样一种紧密的联结,舞蹈与戏剧互相打破和拓宽各自的艺术的边界。

在舞蹈和戏剧本体进行跨界融合的同时,戏剧舞台空间技术与设计也在和舞蹈艺术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和碰撞,甚至成为舞剧叙事的一个重要手段参与其中。

近年来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的舞剧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这样一部将舞蹈与舞台空间、电影镜头画面技术原理等紧密融合的舞剧作品。舞蹈和多媒体以及舞台空间技术、戏剧表演等多重因素的融合共同实现了该剧在叙事手法上的创新。由此《嫦娥》《咏春》《只此青绿》《深AI你》《大港》等多部舞剧作品都主动跨界合作,在舞蹈身体呈现、空间视觉意象呈现、叙事手段等方面实现着新的开掘和探索。而在这个过程中戏剧的观演关系、舞蹈空间呈现形态都随之发生变化,舞蹈与戏剧艺术焕发出新的样式与活力,二者也获得新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与舞蹈艺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舞蹈艺术之间的结合取得进展,影像与人体的虚实与交互也产生了值得引起关注的作品与事件。

如早在201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动作转移技术,可以将专业舞者的身体叠加到业余爱好者的身上,将前者的流畅动作与后者日常的笨拙舞步结合为一体,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动作转移技术成为杨丽萍、迈克尔·杰克逊、阿库·汉姆,这种通过AI所完成的舞蹈深度伪造甚至可以让早已辞世的舞蹈大家“起死回生”。

2023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智能计算研究院便发布了一款AI动画项目Animate Anyone,这导致2024年年初,社交媒体就被一系列深度舞蹈伪造视频占领了。利用这一APP,普通用户只需要选择喜欢的舞蹈模板,并上传一张全身照片,系统就能自动生成约10秒的舞蹈视频。目前Animate Anyone完全免费,其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动作转移技术已经实现了大众化这对于舞蹈创作领域来说必将引发冲击和影响。

再如泰国编舞家皮歇·克朗淳2024年将会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科学家合作,用AI演算法一同创作舞作《泰·未来》。他用力学分析出泰国传统舞蹈箜舞动作体系与六大元素,进一步結合“模控学”概念,实现舞蹈与科技共存的可能。《泰·未来》的出现让传统舞蹈和人工智能产生连接,更重要的是这代表在舞蹈创作领域人工智能完成了从工具到参与创作的进化。

此外,在舞蹈教育领域,舞蹈和指数型技术的结合也将引起舞蹈教育领域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等引起的沉浸式多维立体的动作空间呈现,让舞蹈动态实现多维的视角,让舞蹈学习方式一改口传身授的唯一方式,与此同时动作捕捉、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会相互作用于舞蹈教学,让学生真正实现具身性的认知和体验,学生的捕捉动作的眼睛和动作感知、动作想像也变得更加立体,将有可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强化舞蹈学习的主体性和身心统一性。

人工智能所运用的是借助互联网所衍生的大数据,在拥有了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深度神经网络这种训练机制来处理大数据的信息,以此来赋予人工智能具备“创造”与“思考”的能力。借助拉班的“力效”与“球体空间”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包括舞蹈在内的人体动作有其内在规律可循,而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算法的一种探索。因此,未来在舞蹈艺术领域,借助人工智能,可以演算与推导的人体动作信息与数据将会出现指数级别的提升,而由此必将引起舞蹈教学乃至创作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在数量与速度上产生难以估量的改变。

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艺术研究者和从业者不得不思考:以戏剧和舞蹈为代表的具身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也会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而具备了离身的可能。数字剧场、虚拟沉浸式戏剧、赛博表演等概念将会改变未来的剧场生态,这是未来戏剧研究不得不关注的趋势。

作者:张麟

文:张麟(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院长 、教授)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299元起,vivo新机现身... 日前,一款型号为“V2443A”的 vivo Y50 5G 手机现身中国电信终端产品库。 相关页面...
顶奢豪车装X指南:副驾没了,狗... 作者 / 莫 莉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张 萌 当传统豪车还在比拼真皮座椅的针脚数时,宾利带着...
戴森:跨界农业建26英亩温室,... 【7月14日消息,家电品牌戴森跨界农业,亮相全新温室】今日消息,家电品牌戴森跨界农业,在DysonF...
腾冲科学家论坛列入全球文明对话... 7月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对外发布《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腾冲科学家论坛榜上...
技术与监管双轮驱动,筑牢低空飞... 随着低空经济加速崛起,直升机作为低空作业的重要载体,其飞行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如何在释放低空活...
花钱降论文AI率却被改得一塌糊... 随着AIGC率(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度)检测新规落地后的首个毕业季结束,北京某高校本科毕业生刘凡感叹终...
领创少年大讲堂:小蜜蜂大世界 爱因斯坦从曾预言,如果没有蜜蜂,人类可能只能存活4年。大自然无处不在的小蜜蜂真的如此重要吗?它们独特...
“车找桩”变“桩找车”,金隅环... 7月13日,在金隅集团环球贸易中心,记者探访现场获悉,两台充电机器人已在环球贸易中心运行近两个月,订...
华泰证券:星链用户数破千万 反... 财中社7月14日电华泰证券发表研究报告探讨了星链商业化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1)从供给侧看,星链卫星发...
江苏发布2024年度行业领域十... 原题:江苏发布2024年度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江苏省科协所属8家学会联合体联合发布2024年...
中小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试点... 新湖南客户端7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士雄 实习生 李昭仪)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数...
翼昀航空申请用于线性作动器的测... 金融界2025年7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成都翼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用...
天豪鑫实业取得全自动螺丝加工机... 金融界2025年7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天豪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奔图电子取得可降低设计复杂程度... 金融界2025年7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连接...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即将...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将于2025年7月16至19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办,本届峰会设置1场...
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机器人嘉年华... 活动现场,小朋友被AI机器人吸引。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火星为何是红色?科学家重新解读... 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科学家有了新答案! 每当夜晚抬头望向天空,你可能会注意到一颗泛着暗红色光芒的“星...
一汽奥迪高管炮轰消费级芯片上车... DoNews7月14日消息,据快科技报道,近日,有关车规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的话题引发争议。一汽奥迪销...
固态电池+稀土龙头,大幅增持回... 来源:小良爱旅游 隐藏不住的投资机会来了! 在新能源技术迭代的关键阶段,稀土永磁与固态电池的交叉领域...
9.9包邮手机壳铅含量超标30... 你用手机壳吗? 不少人可能都体会过 刚购买的手机壳散发出浓烈的塑料味而当手机发热时,刺鼻的味道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