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四年后,火星洞察号迎来了它的退休生活,会是怎样的?
创始人
2024-01-08 11:54:06
0

原标题:工作四年后,火星洞察号迎来了它的退休生活,会是怎样的?

“谢谢你,曾经与我在一起”——洞察号失联,NASA宣告任务结束

洞察号陷入沉默:自2018年11月26日着陆以来,洞察号一直在研究火星的地表和内部。无法通信后,NASA将其退役。图片来自NASA / JPL-Caltech

“洞察号”火星任务团队得出结论:“洞察号”这一太阳能着陆器在火星上飞行四年多后已经耗尽了能量。因此,NASA已经将其退役。

洞察号在研究火星四年多后陷入沉默

在火星上收集四年多的科学数据后,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火星任务已经结束。

喷气推进实验室位于南加州,其任务控制人员在连续两次尝试后无法联系到着陆器,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已经耗尽了能量。

“我的功率真的很低,所以这随时可能是我可以发送的最后一张图片。不过不用担心我,我在这里的时间既富有成效又平静。如果我能继续与我的任务团队交谈,我会的——但我很快就要离开了。谢谢你,曾经和我在一起。”

——美国宇航局洞察号

2022年12月19日

洞察号陷入沉默,没有收到进一步的通信

美国宇航局此前曾决定,如果着陆器错过了两次通信尝试,则宣布任务结束。为以防万一,该机构将继续监听着陆器的信号,但此时不太可能听到它的声音。洞察号最后一次与地球通信是在12月15日。

美国宇航局华盛顿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托马斯·祖尔布恩说:“我观看了这次任务的发射和着陆,虽然与航天器的告别总是令人难过,但洞察号所执行的科学任务令人惊叹。它测绘火星甚至地球等岩石天体的数据对整个世界来说都颇具震撼。

洞察号任务研究了火星内部

洞察号也研究了火星的内部结构。着陆器数据提供了有关火星内层的详细信息,如火星地表下强磁消散后的残余物、地震活动和一部分天气。

其高度灵敏的地震仪探测到了1319次地震,其中包括由流星撞击引起的地震。最大的地震源自去年年底发现的巨石冰块。

这种撞击有助于科学家确定行星表层的年龄,地震仪的数据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研究行星地壳、地幔和核心的方法。

洞察号地震仪的首席研究员、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洛格农说:“自阿波罗任务后,洞察号让地震学第二次成为地球以外任务的重点。阿波罗任务中的宇航员将地震仪带到了月球,为我们开辟了新天地,我们的科学团队为此该感到自豪。”

地震仪是最后一台有动力的仪器

地震仪是洞察号最后一个保持通电状态的科学仪器,因为着陆器太阳能电池板中积聚的灰尘会影响能量的吸收,这一过程在美国宇航局2022年初延长任务之前就开始了。

管理该任务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劳里莱辛说:“洞察号名副其实。作为一名研究火星一辈子的科学家,看到它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兴奋。这要归功于整个团队,他们的帮助使这项任务取得成功。是的,说再见很伤心,但洞察号留下的宝贵遗产将一直留存,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信息和动力。”

火星任务面临挑战

所有火星任务都面临挑战,洞察号也不例外。着陆器的突出特点是“自锤钉”——绰号“鼹鼠”,其作用在于可以向下挖掘16英尺(5米);后面拖着一个装有传感器的系绳,能够测量行星内的热量,使科学家能够计算火星形成剩余的能量。

鼹鼠专为其他任务中的松散沙质土壤而设计,因此,遇到洞察号周围的结块土壤石,很难获得牵引力。最终,科学家们将该仪器中16英寸(40厘米)的探测器埋在地表以下,沿途收集有关火星土壤物理和热特性的宝贵数据。这对于任何未来试图在地下挖掘的人类或机器人任务都很有用。

鼹鼠的手臂和小铲子的作用主要是在火星表面设置科学仪器,随着电力开始减少,它还有助于清除洞察号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灰尘。他们可以在刮风的日子里将铲子中的污垢洒到面板上,让掉落的颗粒轻轻地扫除面板上的灰尘。

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历经1300次火星地震,收获无数的科学发现,洞察号着陆器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洞察号可能即将退休,但它的遗产——以及它在火星深处的发现——将继续存在。”

——美国宇航局

2022年12月21日

和洞察号说再见

该任务的首席研究员布鲁斯·班纳特评论说:“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一直认为洞察号是我们在火星上的朋友和同事,这句“再见”真得很难说出口。但它已经确实也该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了,它当之无愧。”

BY:EarthSky Voicesand

FY:董美慧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 年人机合作模式的演变 人工智能的世界既充满兴奋也伴随着恐惧。创新的快速步伐让一些人思考潜在机会,而另一些人则担忧会因自动化...
潍柴雷沃取得自平衡清选筛和收获... 金融界2025年5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水务动态 丨于桥中心强化科技引... 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重要水源地,水资源的生态安全关乎城市供水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于桥中心通过创新技术应...
黄仁勋宣布签下沙特AI芯片大单... 财联社5月13日讯(编辑 史正丞)当地时间周二,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沙特利雅得宣布,与沙特主权财富基...
移为通信跌1.33%,成交额1... 5月13日,移为通信跌1.33%,成交额1.11亿元,换手率2.47%,总市值57.81亿元。 异动...
浙江省哈工大校友会双创赛举办 ...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12日电(蓝伊旎 杨旭)近日,中国高校浙江校友会联盟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哈尔滨工业...
辐射防护科普知识20问 “辐射”是指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和人工环境中。 辐射是双刃剑,合理利...
成都又一研发中心即将竣工,预计... 5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位于成都大邑的瑞星久宇燃气设备(成都)有限公司新研发中心已进入气压检测...
TikTok 公会申请入驻全流... 在全球短视频与直播领域,TikTok 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想要在这一领域拓展业务、挖掘潜力...
睿创微纳跌1.51%,成交额2... 5月13日,睿创微纳跌1.51%,成交额2.69亿元,换手率1.00%,总市值267.86亿元。 异...
70元炒到3000多元,过期胶...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谢艺观)一拉、一撕,就能获得明星同款照片,你心动了吗? 近年来,一种复...
述评:香港科创为由治及兴添能蓄... 新华社香港5月12日电 题:香港科创为由治及兴添能蓄势 新华社记者 推出“科企专线”、引进多家重点科...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落地青岛... 5月9日,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继种质资源、食品安全等科研课题的成功落地后,再次启动又一重磅科研项...
上海点亮AI“北斗七星” 群星... 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级重点发展领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自我迭代,更推动了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作为上海建...
新沂农商银行书写农村金融新篇章 江南时报讯 新沂农商银行以“科技赋能+特色金融”双轮驱动,通过智慧运营平台上线、数字化场景拓展、零售...
汇通建设申请深基坑稳定性监测专...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3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汇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交...
婚神星15日冲日,观测“第3号... 新华社天津5月13日电(记者周润健)继灶神星于本月2日冲日后,婚神星也将于本月15日迎来冲日。这颗以...
原创 6... 鸽了一个月,魅族Note 16系列终于带着它的国补价和职业补贴来砸场子了! 看完价格表,小M直接瞳孔...
凭意念就能灵活移动赛车!首例前... 澎湃新闻报道,5月8日,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学家们在媒体沟通会上展示了一段影音,其中一名受试...
小玻璃瓶背后的“大智慧” 5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沧州高新区的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自动化制瓶生产线上,一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