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4400余名2025级本科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踏入上海理工大学校园。一场融合硬核科技、智能服务与温情关怀的迎新盛宴,为这群“新上理人”徐徐拉开帷幕,帮助萌新迅速融入校园,开启专属的“上理时光”。
硬核科技上线,感受“上理制造”
迎新不是只有报到和宿舍,上理工把“科技顶流”搬到迎新现场。这个夏天,上理工学子在各大竞赛中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如今,“学霸”化身“科技导师”,亲自讲解作品,让新生沉浸式体验科技创新魅力。
在机械工程学院的迎新展台前,大四学长彭新宇热情地向学弟学妹们“安利”他斩获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智能多功能可折叠按摩仪”。“它不仅能手机互联一键调控,还能自由折叠拆卸,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同类产品……”彭新宇的介绍,引得新生们连连称奇。展台上,仿生蝴蝶、软体管道爬行机器人、果树剥壳机等一系列获奖作品也同样吸睛,让新生近距离感受到智能制造的魅力。
环建学院的展台更是“魔法现场”!浑浊的水在净化下慢慢变清,净化水制成的气泡水滋滋冒泡,能精准识别气体种类的智能机器人电子鼻灵敏嗅探……来自新疆的夏迪娅同学在沉浸式体验后感叹:“原来课本里的‘水质净化’、‘资源循环’技术,真能变成改善生活的实在办法!以后我想带着专业知识和技术回家乡,让家乡的水更清、土地更肥!”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张宝良也带着他的“特等奖作品”——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成果,为新生们热情演示。他感慨地说:“看到弟弟妹妹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憧憬,仿佛看到了当年刚踏入校园的自己。梦想始于热爱,成于坚持,我们共勉之!”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更是“高能不断”!陶均泉操作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自行瞄准装置”,精准的激光跟踪系统在高速移动中依然牢牢锁定移动标靶,引得新生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大片级”时刻。院长张大伟亲自上阵讲解,引来家长连连称赞。
“AI管家”主打“秒懂”
“数字智慧”让新生服务“一触即达”。走进学生社区,每一扇宿舍门都贴上专属“数字门牌”。班主任和辅导员再也不用“凭记忆认脸”,举手一扫,学生的姓名、家乡等信息瞬间呈现,甚至过往的每一次走访交流记录都清晰在目!这背后,是学生工作处(部)依托华为WeLink平台创新研发的“走访宿舍”应用。
“助学贷款什么时候发放?”“军训安排是什么?”入学季的各种疑问,由今年推出“上理大学生AI小助手”和“上海理工大学智能资助AI小助手”为新生答疑。“它们就像新生们的贴心管家,24小时解答各类咨询,目前已累计服务2000余次。而知识库未覆盖的问题,还能享受‘1个工作日内完善+专人回复’的VIP服务,真正实现‘学生有需求,服务马上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石占魁老师介绍。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各学院分别举办新生及家长见面会,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围绕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业前景及校园生活等话题开展深入介绍与交流。在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交流会上,院长方亚鹏详细介绍了学院办学理念、师资队伍与科研平台,强调学院始终紧扣“健康中国”战略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创新,到健康管理与养老配套,我们的专业布局全面覆盖健康产业核心领域,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平台,”方亚鹏说。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中英国际学院用“三色沙漏相框”和“拼图墙”凝聚集体共识。新生们将代表热情、智慧与初心的三色沙粒共注相框,也将写有姓名、家乡与梦想的拼图碎片合力拼成“2025你好,新同学!”的完整画面。相框叠映个性,拼图汇聚四方,喻示每一位新生都是“我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