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心-研值与财华
Ai端侧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就是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变化日新月异,本文主要梳理未来一段时间人形机器人的政策驱动,行业事件,产业动态,技术迭代等。具体梳理如下:
9月份:量产启动与供应链爆发
据9月2日的报道,特斯拉在美国劳动节假期发布了第四版“宏图计划”,强调其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潜力,并在一段宣传视频中首次展示了Cyber SUV模型。
马斯克认为,特斯拉80%届时的价值将来自于Optimus。按照特斯拉的规划,该机器人预计将在2026年初投入商业化应用。
据市场上流传的信息指,某机器人龙头上市公司今天应该与特斯拉举行了会议,特斯拉对明年的产能给出了非常乐观的指引。
该传闻指,特斯拉要求该公司明年一季度做好产能爬坡的准备,明年三季度单周产能可能达1万台。有机构指,这个指引非常“恐怖”。目前这则传闻尚未被有关方面证实。
2025年9月:特斯拉 Optimus 首条生产线投产。
核心动态: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Optimus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1.2万台,重点覆盖汽车工厂装配、零部件搬运等场景。该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单台机器人生产成本较试产阶段下降40%,目标2026年量产时将单价降至2万美元。
9月23日 - 27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 机器人展(RS)
核心亮点:聚焦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六维力传感器),展示特斯拉Optimus Gen2、优必选Walker S2等量产机型的最新进展,同时发布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多模态感知技术等前沿成果。
9月份,北京具身智能政策实施。
《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 年)》进入实施阶段,首批场景开放清单重点支持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养老护理等领域,目标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10月份:国际对标与国产替代攻坚
10月上旬:德国慕尼黑国际机器人展。
技术路线对标:特斯拉 Optimus Gen2 与优必选 Walker S2 同台竞技,前者展示28个关节执行器的精细操作能力,后者通过英伟达 GB300 芯片实现多模态交互效率提升30%。
10月21日-24日:中国国际具身智能机器人大会(重庆)。
核心亮点:聚焦 “智能体 + 实体感知” 深度融合,展示全地形轮足机器人、医疗远程超声机器人等创新产品,重点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瓶颈,吸引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机构参展。
10月22日-24日,大湾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
核心动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云深处轮足机器人 “山猫” 完成电力巡检场景验证,可在- 30℃低温环境下连续作业12小时;星动纪元 STAR1机器人在广汽工厂实现零部件分拣准确率99.8%。
10月,宇树科技 IPO,最快10月上市!
启动科创板上市流程,预计最快10月提交申请文件,估值超120亿元,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资本化标杆。
11月份:国际标准与技术突破并行
11月,欧盟发布机器人伦理指南。
核心影响:要求医疗、养老场景机器人建立可追溯的AI决策日志系统,禁止未经授权的生物特征数据采集,直接影响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在欧洲市场的准入进度。
11月中旬,宇树科技H1性能突破。
技术进展:宇树 H1 人形机器人奔跑速度从 8 米 / 秒,计划年底前实现 10 米 / 秒目标,完成雪地、沙地等复杂地形测试,获清华大学、中科院批量采购用于仿生控制算法研究。
11月下旬,中国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实施。
行业影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制定的《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成为全球首个智能化分级体系,推动宇树科技、松延动力等企业的养老护理机器人进入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12月份:政策落地与行业洗牌
12月上旬:工信部《人形机器人性能测试规范》实施。
核心影响:规范将整机性能分为 L1-L5 级,重点考核动态平衡、作业精度、人机协作安全性等指标,要求企业在 2026 年 6 月前完成产品认证,加速行业洗牌。
12月中旬,英伟达 GB300 芯片规模化应用。
技术突破:英伟达GB300 AI 芯片(15PFLOPS FP4 算力)在优必选、智元机器人新一代产品中实现规模化集成,推动复杂场景多模态交互效率提升30%,实时决策延迟从500ms 降至150ms。
12月: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成型。
国产化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正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核心!
里程碑事件: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月发布的 “天工” 机器人升级版,实现雪地、沙地复杂地形高速奔跑(12公里/小时),成为全球首个能连续攀爬多级阶梯的人形机器人,单机成本较进口产品低30%。
优必选于7月发布的 Walker S2 全球交付量突破 500 台,在汽车制造、半导体工厂实现 7×24 小时作业,单台年替代工时达 2000 小时,推动制造业人力成本降低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