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是很多用户手中的生产力工具,然而在商务领域中,它还能实现更多。为了进一步提升顾客和员工体验,海底捞携手旗下科技子公司优海,将其智能待客系统迁移到了Mac mini中。自系统迁移以来,体积紧凑、能效优异的 Mac mini 持续提供稳定高性能算力,提升餐厅运营效率。专为餐饮流程定制且运行于 Mac mini 本地的 AI 模型,使员工能够通过 iPad 实时查看餐台状态、优化座位安排并有效缩短顾客等位时间。
一台Mac如何帮助餐厅提升运营效率?
在很多人眼中,“提升效率”可能要依靠使用智能设备来点餐,或是找一些机器人送餐。然而海底捞在数字化运营方面做的探索还有很多。
比如,海底捞开发了一套从备货到点餐的全链路优化系统,在开餐前,系统会基于历史数据和客流预测,为备货和库存管理提供精准建议,减少浪费。当顾客点餐时,AI推荐系统能根据顾客的口味偏好和菜品组合,提供个性化建议,不仅提升了客单价,也优化了顾客体验。
同时,海底捞部分门店还在Mac上,运行了一套待客系统,实现待客、巡检与评价的闭环管理。这套智能化的待客系统能实时计算桌台周转率,最大化利用空间。同时,店内的巡检系统和餐后评价系统也会将运营数据、服务质量和顾客反馈快速汇总,帮助店长做出管理决策。
为什么是Mac?
在餐饮行业拥抱新技术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流于表面的“科技感”,例如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用AIGC生成宣传视频...这些固然能吸引眼球,但其实并未触及餐厅运营的核心。海底捞的技术选择逻辑则更为务实和深刻,其核心是“为我所用”,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熟悉海底捞的可能有所了解,这家餐厅早在2011年就选择了iPad作为电子菜单。这一决策在当时不仅是看中了iPad的时尚外观和流畅体验,更是苹果所代表的精致、可靠与海底捞自身品牌定位相契合。今天,当需求从“产品展示”升级为“决策”和“运算”时,选择与iPad同生态、以稳定著称的Mac作为后台核心,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演进。
同样,选择Mac也是种更加务实的考量。接入AI工具后,对后台设备的算力、稳定性和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技术人员介绍,更换为搭载M4芯片的Mac mini后,AI应用的稳定性提升了300%,这也让我们看到了Mac在AI领域的优势,那就是通过macOS与Apple Silicon芯片的软硬一体化深度融合,能够避免传统PC架构中可能出现的兼容性与稳定性问题。对海底捞而言,稳定运行比单纯的峰值性能更重要,而Mac恰好提供了这种企业级的可靠性。
用Mac为商用场景赋能
如果说过去企业对Mac还停留在“设计专用”、“价格昂贵”的印象中,那么在近些年中,这些传统认知正在被扭转。当前,商务客户关注的核心——成本与稳定性,成为了新时代Mac的突出优势。
和我们预想的“一锤子买卖”不同,商用采购看的并非是单次的购买价格,而是包含能耗、维护、使用寿命在内的总成本。在计算总成本后,Mac自然而然地成为很多商务用户的新选择。
得益于M系列芯片领先的能效比,Mac在拥有强大性能的同时功耗极低,这对于需要24小时开机的设备而言,长年累月节省的电费相当可观;它还拥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减少了IT人员的维护工作和因系统宕机造成的业务损失;Mac小巧的尺寸不占用商业空间,即插即用的简易性也降低了部署难度。
可以说,Mac带给商务用户的价值非常简单,那就是“可靠”。从芯片设计、硬件制造到操作系统开发,苹果掌控着每一个环节。这种封闭生态系统虽然限制了用户的自由度,但在商用场景下却转化为更加稳固的可靠性。系统更新几乎不会带来驱动兼容问题,应用间的冲突也更少,这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可以信赖的、稳定易用的计算平台。
写在最后
大众消费者在选购Mac时,或许更关心它的设计、屏幕和性能跑分。但海底捞则让我们看到了Mac在商用领域的另一面,那就是“这是一台极其稳定、高效且经济的工具”。
随着M系列芯片的不断迭代,Mac正在开始融入各行各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尤其是像搭载M4芯片的Mac mini这样的产品,它以平易近人的价格提供了领先的性能和企业级的稳定性,完美契合了AI时代下,无数企业对边缘计算和本地化AI部署的需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像海底捞一样的企业,发现并利用Mac的这一核心价值,让这个曾经被定义为“创意工作者专属”的平台,成为支撑其业务成长与创新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