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栈式AI,阿里和谷歌的跨洋呼应
创始人
2025-08-30 06:01:09
0

在2025年激烈动荡的全球AI赛道上,阿里巴巴与谷歌,两个全球头部AI公司,正在不约而同的通过构建全栈式AI,打通从底层硬件到应用的完整闭环生态,也成为全球唯二两家具备全栈AI技术能力的头部科技公司。

这场攻势的基石是其前所未有的资本开支投入承诺。

今天,阿里巴巴发布的2026财年Q1(自然年2025年Q2)财报显示,季度资本开支(Capex)386亿元,创历史新高。在财报电话会上,CEO吴泳铭还公布,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巴巴已经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AI投入见效,本季度AI+云表现强劲,阿里云收入增长继续加速至26%,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同时,阿里还首次披露: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

在AI投入厚度与力度的支撑下,阿里的大模型创新引擎正以惊人的节奏运转。7月内,阿里接连发布并开源了多个重量级模型:Qwen3推理模型,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推理模型在经典基础模型,开源的Qwen3新版本全球最强;还有编程能力比肩全球顶尖闭源模型的Qwen3-Coder;以及7月底发布的业界首个采用MoE架构的视频生成模型Wan2.2。

8月,阿里开源全新文生图模型Qwen-Image,当天即登上Hugging Face的模型榜单首位。8月22日,阿里还发布了Agentic编程平台Qoder。

这种高频次的模型迭代,正在通过开源策略迅速构建生态护城河。目前,通义千问衍生模型的数量已突破14万,超越Llama成为全球第一大AI开源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4亿次。

这一系列行动,完美诠释了吴泳铭所确立的“用户为先、AI驱动”的核心战略。

跨洋的呼应:谷歌的重注AI与全栈模式的浮现

阿里巴巴的AI战略雄心,在太平洋彼岸得到了强有力的呼应。谷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让“全栈式AI”的战略模式清晰地浮出水面。

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是谷歌通过提升模型能力,低费用甚至免费各类应用,使得谷歌一个月内的token调用量翻倍,从5月的480万亿大幅跳增至980万亿。

为应对推理需求大爆发,谷歌将其2025财年的资本支出(Capex)指引,从750亿美元大幅上调至惊人的850亿美元。这种被华尔街分析师形容为“非谷歌式”(un-Googly)的豪赌,与其过去“审慎、成熟”的投资风格大相径庭。

尽管此举在短期内严重压缩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FCF),但分析师普遍认为,这恰恰是投资者一直“强烈呼吁”的,表明谷歌终于准备“真正认真地对待AI”。

谷歌的“非理性”豪赌,正是为了构建和强化其全栈AI能力。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科技巨头必须掌控从底层到顶层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以实现性能、成本和创新速度的极致优化。

该模式可被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层次:

  1. 硬件/基础设施层:包括自研芯片、服务器集群以及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网络。
  2. 基础模型层:拥有一个强大的、作为“智能大脑”的专有大模型,如谷歌的Gemini。
  3. 应用/生态层:依托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应用程序(如谷歌搜索、YouTube)作为AI技术部署、数据收集和用户触达的主要渠道。

谷歌和阿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条资本密集、全栈式技术的道路,并非巧合。

这证明全球AI竞争范式正发生着变化:单纯的算法竞赛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关于集成系统、资本实力和生态控制力的全面战争。这种AI全栈模式正在成为有志于在全球或区域市场取得AI领导地位的企业的唯一路径,并极大地抬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全栈AI布局:硬件、模型、应用齐头并进

通过对阿里巴巴和谷歌AI战略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两者在全栈布局的三个层面呈现出惊人的“战略镜像”,尽管具体战术有所差异,但其底层逻辑高度一致。

1、算力基座:建设万亿级AI基础设施平台

控制物理基础设施,是全栈战略的起点。这关乎着整个下游生态的性能和成本,阿里和谷歌都将拥有和运营自有算力视为不可动摇的基石。

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其明确目标是“建设具备全球技术竞争力的云计算网络”。

今年以来,阿里云已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和墨西哥,投入启用8个新的AI和云数据中心及可用区,正式这一计划的初步成果。今年下半年,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将扩展至30个地域、95个可用区。

谷歌的850亿美元资本支出计划同样聚焦于此,其中约三分之二用于服务器,三分之一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网络设备,主要目标是满足云客户对AI算力的旺盛需求,并支撑其内部庞大的AI服务。

2、模型中枢:通义千问(Qwen)与Gemini作为生态大脑

如果说算力是“身体”,那么大模型就是“大脑”。阿里和谷歌都将自己的旗舰模型作为构建开发者生态的核心枢纽,而非仅仅是一个产品。

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Qwen)系列,选择以开源为主导的生态路径,凭借其高性能和低成本的优势,Qwen在今年迅速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宝座,全球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4万,全球下载量突破4亿。

通过中国最大的AI开源社区“魔搭”(ModelScope),阿里汇聚了超过1600万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庞大的、以通义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

谷歌的Gemini则走了另一条路——深度集成与规模化应用。通过其庞大的现有开发者网络,Gemini已经吸引了超过900万开发者进行构建。其处理能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每月超过980万亿tokens,自5月以来翻了一番。这清晰的展示了谷歌利用其平台优势,将Gemini深度嵌入到全球开发者工作流中的强大能力。

3、应用为王:从电商、搜索到万千场景的AI落地

全栈模式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应用层。

阿里和谷歌都巧妙地利用其占据绝对优势的C端应用,作为AI技术的最佳试验场、分发渠道和数据来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向反馈飞轮。

阿里巴巴的飞轮由其庞大的商业生态驱动。最近,高德地图全面AI化,钉钉最新完成AI升级,淘宝平台正从AI搜索、AI广告平台等一系列AI应用升级。财报显示,淘天的AI工具“全站推”持续带动淘天商家经营效率提升。6月淘宝上线百亿参数大模型RecGPT,让“猜你喜欢“更精准,测试显示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均提升超5%。阿里国际的AI工具Marco日均调用量超10亿次。

谷歌的飞轮则围绕其核心的搜索和云业务。搜索中的AI Overviews功能已覆盖超过20亿月活跃用户,并使相关搜索的查询量增加了10%。在企业端,谷歌云通过将Gemini功能捆绑进Workspace套件,有效推动了其32%的收入增长。

这个闭环系统的逻辑是清晰的:应用层(如电商、搜索)产生海量高质量的专有数据和用户反馈,这些数据被用于训练和优化模型层(通义、Gemini);而更强大的模型反过来又提升了应用体验,吸引更多用户,产生更多数据。

整个循环在自有的、经过优化的基础设施层上高效运转,构成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阿里巴巴的全栈AI优势,与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商业生态系统实现了完美结合,这构成了其核心技术壁垒——一个高效运转的“AI飞轮”。

结论:不止是技术竞赛,是商业生态的对决

阿里巴巴与谷歌在AI战略上走向趋同,共同选择了资本密集、技术垂直的全栈模式,或许将成为定义AI时代格局的关键特征。

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算法或产品的较量,而是从芯片、数据中心到大模型,再到杀手级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的对决。这不仅是进入顶级赛场的入场券,更是决定胜负的终极武器。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践行AI全栈战略的意义尤为深远。在坚实的AI基础设施平台上,通过将AI能力注入电商、物流、出行、搜索、办公、金融等千行百业,阿里正在构建一个自我强化、高效变现的商业智能闭环。

放眼中国市场,这场AI竞赛的终局,胜利者将不取决于谁拥有最聪明的单一模型,而在于谁能构建出最强大、最完善、协同效应最强的AI驱动型商业生态。在这场终极对决中,已经拥有完整商业闭环并全力加码全栈AI的阿里巴巴,无疑已经占据了有利的战略高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英伟达的增长与落差 “全球股王”英伟达最新发布的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和营业利润再创纪录,销售额同比飙升56%。但这...
智算中心建设:不在于算力规模的...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在千行万业迈向数智化转型的今天,智算中心就是承载算力的“...
原创 旗... 在手机技术高度成熟的今天,“旗舰机”早已不是“高价低配”的代名词。国家补贴政策加持下(部分机型直降3...
杨利伟人民日报撰文:英雄故事回... 来源:人民日报 2003年,我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了14圈,当我从舷窗俯瞰这颗蓝色星球,...
6G时代将至,中国领跑研发:任...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浩瀚星空中,6G正作为一颗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它不仅代表着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更是全球...
电气风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风...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电气风电(68866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风电...
在数字化创新道路上 为什么越来... Mac是很多用户手中的生产力工具,然而在商务领域中,它还能实现更多。为了进一步提升顾客和员工体验,海...
上市公司亮“看家本领” 抢占人...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臧晓松 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也...
国家发改委:发展“人工智能+”... 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复杂的科研创新,人工智能正快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
21社论丨建设智能社会需要系统...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
全栈式AI,阿里和谷歌的跨洋呼... 在2025年激烈动荡的全球AI赛道上,阿里巴巴与谷歌,两个全球头部AI公司,正在不约而同的通过构建全...
打造跨民族科普盛宴,浦东科协举... 8月24日,浦东新区科协2025年科普文明行动计划“同上一堂科普课”暑期特别活动在支付宝S空间开展。...
政企共筑可信数据空间,赋能全产...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本届数博会以“...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绿水青山间,... 近期,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百余名师生化身“行走的思政课”探路者,将课堂延伸至全省11个县市的20余个乡村...
山东乘“数字”东风 深度解码齐... “通过系统解码齐鲁文化基因,我们构建起具有山东辨识度的齐鲁文化大数据体系、齐鲁文化基因数据库及大模型...
建霖家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建霖家居(60340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政策东风劲吹!“人工智能 +”...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9日讯(记者王婉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
重庆“鲁班锁地球仪”闪耀国际地... 在2025年度的测绘法宣传日与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期间,一项来自中国重庆的创新地图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
原创 好... 近期,华为、苹果同时官宣,华为将于 9 月 4 日举办 Mate XTs 非凡大师及全场景发布会,苹...
我国首个“车储共用”循环动力工... 8月28日,我国首个“车储共用”循环动力工厂——启源芯动力天津智造工厂在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