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在千行万业迈向数智化转型的今天,智算中心就是承载算力的“重器”,但业界许多智算中心的建设仍以算力规模为衡量标准,仿佛“算力即实力”。
但其实,智算中心建设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算力本身,更在于如何让算力赋能千行万业,推动技术落地生根。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的实践却似乎找到了标准答案:真正的智算价值,不在于算力规模的“形”,而在于应用落地的“神”。这里,已悄然成为 440 家企业的创新沃土,用一个个鲜活的应用案例诠释着算力以“应用为先”的发展之道。
应用为先
让算力在千行万业中落地生根
人工智能的价值,从来不是孤立的技术价值,而是在具体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跳出了单纯“算力供给”的单向思维,转而以行业痛点为导向,让技术适配场景、让算力服务需求。
为不同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带来了差异化的能力支撑。
比如在能源化工、工业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安全巡检曾是人力密集型工作,漏检、误检风险极高。玄武通云基于昇腾AI打造的视觉算法,实现了“边缘计算+云端训推”一体化,让摄像头不仅能“看见”,还能“理解”危险行为。通过前端设备快速识别异常,后端算力精准复核分析,不仅大幅降低误报率,更让算法训练时间明显缩短。这种场景化方案,正是算力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的产物。
再如电厂设备故障往往导致巨额损失,传统运维依赖经验判断,效率低下。韦克德瑞基于雁塔智算中心的昇腾算力打造的PowerMind电力大模型,融合了行业知识库与实时传感器数据,可预测设备故障并生成维修方案。
而城市治理由于涉及海量数据,传统方式难以及时响应。星讯智能基于昇腾AI 的算力支持,对“天镜大模型”进行了软件架构重构,结合AI Agent智能体编排业务逻辑,应用到各行各业垂直领域,如城市治理、智慧应急、通信行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低空经济、智慧公安、智慧教育、智慧监管等多行业应用。
在矿山巡检等高危行业,传统巡检不仅劳动强度大,更存在误判的风险。圣瞳科技基于昇腾 AI算力,训练出 120 亿级参数的“圣瞳智巡”大模型,将事故报告、安规知识等专业内容融入算法体系,不仅解决重复劳动的难题,更创造了“人机协同”的新模式。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让算力服务于场景需求。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的角色,正是为这些企业提供“土壤”。
构建“一中心四平台”的创新引擎
当这一个个创新案例,如星火般点亮西部的数字经济建设,背后则是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构建的完整生态体系。
这座总投资约 23 亿元、占地 25亩的创新高地,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清晰的使命:打破人工智能产业“重硬件、轻应用”的局面,让算力真正成为激活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
作为一个以应用落地为导向的“创新综合体”,中心从规划设计阶段就确立了“一中心四平台”的架构:公共算力平台解决资源门槛问题,应用孵化平台解决技术转化问题,产业聚合平台解决生态协同问题,科研人才平台解决持续创新问题,最终通过创新发展中心实现闭环运行。
其中,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普惠政策让算力资源触手可及。而应用创新孵化平台扮演了“桥梁纽带”的角色,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协助行业用户、软硬件开发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开发,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如韦克德瑞的电力大模型、玄武通云的视觉算法,都是在此平台打磨成熟的。
产业聚合发展平台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技术峰会,让创新要素加速流动。仅今年上半年,中心就组织营销活动130余场,覆盖 15000 余人次,促成 159 家企业完成 298 个解决方案的适配认证。
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着眼长远,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既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又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华为全栈支撑下的
AI创新“新生态”
《周易》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承载道的基础,而道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核心。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极好的发挥了智算中心的“道”。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的高效运转,也离不开华为能力的全栈支持。
首先,昇腾硬件与鲲鹏处理器的算力架构,构建了完备的算力体系,既保障了算力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又降低了企业的使用成本。除此之外,华为还有CANN异构计算架构、MindSpore框架等工具链,可以大幅降低开发门槛。
其二,普惠算力的调度能力,华为自研的集群调度管理框架,让中心的AI算力和HPC算力实现精准分配,企业只需按需付费,无需承担巨额的基础设施投入。这种“算力即服务”的模式,让创新不再受资金门槛限制。
其三,行业适配的生态能力,联合中心打造的应用创新孵化平台,已积累大量行业知识库与模型模板,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快速开发专属方案。同时,联合中心举办开发者大赛、技术沙龙,吸引全国企业加入昇腾生态,很多企业都通过适配认证,快速接入行业市场。
最后,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的成功告诉我们:算力竞赛逐渐会转向落地能力的比拼,AI技术创新也会回归到场景的本质。让智算重新真正成为激活千行万业的“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