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美国航天实力强,结果在载人登月任务上却“栽了跟头”,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延期之下,中国的首次载人登月过程正在稳步推进,并且在2025年实现了三大突破。
分别包含了梦舟飞船逃逸测试,揽月月面着陆器成功起飞着陆测试,长征十号火箭7台发动机同时点火测试,这都说明了中国载人登月的计划是非常完美,还没有在研究过程之中遇到大问题。
所以,阿波罗时期之后,50多年的载人登月辉煌历史,中国必然也可以书写一笔,虽然美国有过辉煌的事情,中国还没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一轮的载人登月任务之中出现“落后”的状态,而美国的航天实力也基本消耗不少,只能说“舒适太久”了,当然,肯定有人说,别人一款大火箭超越你几个时代,我只能说,能够用上的是好东西,用不上的那就是废品。
其次,无论别人的超大火箭多厉害,那不是你的,只有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所以,羡慕可以,但只能作为你精神的动力,而不是吹别人永远在你前面,一样强,不代表什么都强,这是两码事,理性看待即可。
所以,各有各的航天计划,规划,目标,有对比,有推动力是好事情,不要以为什么都可以站在制高点,就没有败落的时候,要想一直保持,就不能太舒适了。
同时,强弱没有先后之分,强不代表所有强,弱也不代表所有弱,这要看你如何想,就是载人登月任务的过程,在推动之中,大家也看得明明白白。
中国载人登月提前,进入冲刺阶段?
对于今年的载人登月三项突破,的确呈现出了我国载人登月的稳定性,虽然给出的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但是从状态来看,中国更快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连外媒都在说了,中国8月发动机点火测试,可能会推动长征十号的快速发射,其中单体版本可能就是2026年进行发射首飞,要是成功了的话,中国载人登月版本也就没有问题了。
的确,长征十号研究了两个版本,它为三级半火箭,是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的新火箭,火箭总长92.5米,起飞重量约2189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未来将可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
此外,长征十号还设计了另一种无助推器构型,可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及货物运输任务,这一版本可以实现与我国新一代可重复使用飞船,一次性执行7人飞行任务,所以,实力非常强大,为我国未来空间站进行扩大,并且实现国际合作提供重要支撑。
而这一次我国进行7台发动机点火测试,其实就是两款火箭的发动机测试,那成功了,也意味着适应两款火箭了,所以,这下看明白了吧?
所以,长征十号发动机的一次测试,引发了我国载人登月的格局转变,而它的成功,其实也意味着我国载人登月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了,不过,这应该也还未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因为梦舟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还有长征十号要全面研究之后,要进行全面整合,完成整个过程的测试飞行,也就是我们说的无人测试之后,才可能进行后面的载人登月。
那么,要是说是载人登月冲刺阶段,可能就是我国进行无人测试的时候,只有在无人测试完成之后,我国才会进行载人登月,因为前面一般要进行安全系数的确定,这就是基本的过程。
当然,这些计划的速度,也意味着我国载人登月可能会提前,并且还有一点,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实我国载人登月技术已经确定了。
什么时候我国确定的载人登月技术?
这让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我国载人登月都还未执行,什么时候就把技术确定了,肯定会说你在乱说,真的是这样吗?
这其实就是大错特错,谁说的载人登月技术需要真正载人登月去测试,这起步对航天员反而是压力了?所以,不要想太多,其实载人登月我国已经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就是嫦娥五号,一次就是嫦娥六号,两次在月球表面进行采样,就是我国进行载人登月技术确定的关键,并且两次采样任务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包含了地月轨道转移,月球表面着陆,月面起飞等等,大家好好想一下,是不是在载人登月的过程之中也会用上?
这是不是跟载人登月的步骤基本上一样的?所以,其实我国通过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的任务过程之中,确定了技术问题,其不说全部,至少一部分已经确定了。
而且在今年嫦娥工程师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也明确说明了该问题,我国的技术运用,实验等问题,已经完成了。
所以,当下最为关键就是等待登月的各大航天器全面完成了,到时候我国利用验证的技术,再次利用长征十号+梦舟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等进行全面的测试之后,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在没有问题之后,我国就会开启首次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难度大,不简单
对于载人登月来说,肯定相比探测器上月球更加谨慎,要确保万无一失,因为在上面是有航天员的,这个不容马虎。
而从全球范围之中来看,除了美国阿波罗时期完成了载人登月之外,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谁先进性过,可以说连月球探测器发射都是困难重重,所以,这足以证明了要上月球并不简单。无论是去,还是还回,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行。
比如:我国载人登月返回的时候,要采取俗称“太空打水漂”,标准术语为“半弹道跳跃式返回”的技术,而这一项技术就不是其他大部分国家可以掌握的,这一过程的技术运用,是确保航天员返回地球的关键,其梦舟飞船在返回的过程之中,要经受最强可达到上千度的高温灼烧。
其“梦舟”需要通过太空打水漂的模式,才能够将其减速,其目的是充分利用长达数千公里航程中的大气层阻力逐步消耗“梦舟”的初始能量,使其再次穿出大气层时速度显著下降,不再具备环绕地球飞行的条件,从而第二次进入大气层。
所以,要是没有这一项技术,就很难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你说这是不是难点?必然是。所以,要进行一次登月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储备才行,也期待我国在后面早点完成载人登月,实现我国航天领域上的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