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近日成功完成对超大型集装箱船“鹿特丹”轮的维修工程。这是中国北方首次成功维修24000TEU级集装箱船,并在该项目上应用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展现了中国修船业在超大型高端船舶维修领域的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推动行业向高附加值、可持续方向转型。
2025年上半年,中国修船市场在全球航运业深度调整期展现出强劲韧性,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
量价齐增 行业集中度再攀新高
根据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SPCC)第93次会议披露,中国修船头部企业38家在上半年具有抢眼的记录,修船产值超过230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修船业的高质量发展跑赢了GDP;完工出厂超过3700艘,同比持平。换言之,在同比物量相近下,单船产值有更大的提高,行业平均利润有了更多的增长。出口结构也在悄然优化。会上披露,今年上半年,中国修船业外轮修理比重超过八成,创汇能力进一步增强。
按上半年修船完工量统计,有15家船厂半年出厂船舶超100艘(同比增加4家),合计2529艘,行业集中度达66.9%,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即三分之一的船厂承接了三分之二的订单。竞争加剧下头部优势更加稳固。中远海运重工、中船集团、招商工业集团三大央企共占据市场份额51.3%,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央企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竞争优势稳固。业内人士表示,单船修船产值以及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表明我国修船行业正在向更高更强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产值超10亿元的中国修船厂有7家,浙江省舟山市依旧是修船高地。今年上半年,舟山市上半年修船2374艘,实现产值134.8亿元,同比增长14.8%,完工艘数和产值都占全国40%、全球20%以上,5家企业位居全球修船前10强。鑫亚船舶、华丰船舶和长宏国际2025上半年完工超200艘,蝉联全球修船完工量前三名,舟山作为国际最大船舶修理改装基地的地位得到业内普遍认可。
绿色领航 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修船业在绿色转型方面成效显著,采用了更环保、安全、高效的新型修船工艺,例如,用高压水射清洗的打水工艺替代传统喷砂;在船体涂装与清洗环节,应用坞底车、大臂车、爬壁机器人等特种装备,减少粉尘污染同时,提高作业效率。
会上,SPCC各成员实时更新发布了各自绿色修船装备保有量情况。以我国25家主要修船厂为样本,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水机保有量1428台,季度环比增加2.2%;爬壁式机器人保有量421台,季度环比增加17.3%;大臂车保有量76台,季度环比增加20.6%;坞底车保有量194台,季度环比增加12.1%。在2025年1—6月共完成3953万平方米的修船涂装中,打水占比58.91%。
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舟山。2024年11月,全国首个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落地舟山,要求舟山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性的绿色修船认证标准、建立国际化的绿色修船认证体系,为全球修船企业提供可信赖的认证服务,推动认证结果采信和国际合作互认,面向国际打造绿色修船中国品牌,引领全球修船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修船行业的话语权。3月26日,舟山部署推进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全面吹响了打造全国首个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的冲锋号角。李正建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修船业推动绿色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更将为全球修船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李正建指出,我国修船业要立足于引领全球,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权衡利弊,提出一个既能体现引领作用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向全球做出未来降低碳排放的具体承诺;要围绕水土气噪声的治理,加快消除行业环保痼疾,制定出具有国际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要放眼秩序重构,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认可,加强与各类市场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增强绿色修船领域的话语权;要依托科研科创,动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厂商等各方力量,攻坚克难,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同时,在治理行业“内卷”方面,不能仅靠市场监管,还需要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质效并重 高端改装破“剪刀差”
近年来,中国修船业不断崛起,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非凡的竞争力。2024年占据全球修船市场份额的67.8%(以30000载重吨以上船舶计算),成为全球修船业的中流砥柱。然而我国修船业一直存在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剪刀差”,完工艘数长期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然而价值量却始终徘徊在全球修船总量的不到三成,成为困扰我国修船业许久的痛点。
根据修船业大数据,全球10000/20000/30000载重吨以上的修船完工艘数,上半年中国占比分别是63.86%,67.21%,68.88%,保持了20年来的全球修船大国的地位,并且拉开跟跑者的距离不小,其中东南亚(包括新加坡),全欧洲和土耳其,同口径在全球占比分别是17.22%,14.47%和13.77%;8.96%,7.62%和6.81%;5.60%,5.58%和5.27%。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出我国修船业在缩小这一“剪刀差”方面再见成效。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可能给修船业带来冲击,我国修船业需全方位精准谋划、多管齐下让自身更强大,破“剪刀差”之困,迈向更高台阶。
业内专家表示,附加值高的高端改装,正推动我国修船业从规模扩张的粗放模式,转向质量效益提升的精细发展,以实现“质”的飞跃。我国修船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研发人才,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让技术创新成为高端改装转型的“源头活水”。完善产业链协同是高端改装的重要保障。我国修船业需构建完整产业链,实现从特种钢材冶炼到船舶改装设备制造等环节的本土化生产;同时,我国修船业还应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李正建表示,当前,我国修船业必须构筑全球视野、锻造产业韧性,精准施策、破局突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修船业还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超高压水除锈、智能涂装等绿色技术和装备,在船舶改装中应用节能减排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高端改装的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突破“剪刀差”困境。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
全媒记者 杨瑾(综合整理自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会议简报、中国船舶报、舟山日报等媒体
)
责编:缪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