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8月18日讯 (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褚陈静 李凌婧 王豪文) “您的咖啡到了。”18日下午,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路演中心,科创企业本原智能的张琳如往常般接起电话,可她没想到这次将咖啡送上门的竟是一只四足机器狗。“太惊喜了,秋天的第一杯咖啡,竟然是AI味的。”张琳说,“6公里,只要5分钟,让我体会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上城速度’。”
这杯从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空降”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路演中心的咖啡,是由迅蚁的无人机和宇树机器狗“接力”配送的,“原本这段路程开车需要20分钟,现在通过无人机配送的话,效率可以提升60%以上。”迅蚁的工程师王伟楠介绍。
可视可感、可体验可推广的热点场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所需所盼,而这正是上城的优势所在。当天,杭州上城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推进大会暨具身智能先导区动员会举行。借着这杯AI接力的咖啡,上城发出首批“英雄帖”——发布首批十大AI机会场景,囊括时尚消费、文化旅游、跨境电商等领域。
比如湖滨步行街将打造“AI黑科技首发街区”,致力于承接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的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推动人工智能产品赋能时尚消费、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应用在街区落地;钱塘智慧城将建设“数字能源港”低碳园区,打造大型工业园区虚拟电厂。
“这些场景成熟度高、前景广阔,诚邀广大人工智能企业来揭榜。”上城区审管办相关负责人说,上城已经在相关数字平台上线“AI场景服务”专区,推出展现全区企业技术矩阵和AI创新资源的全景图谱,实现“智能撮合”,助力企业快速锁定目标技术和合作伙伴。
除政策支持外,上城还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事业单位、国企、各行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建“AI+”创新应用,每年将择优评选,根据项目总投入,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上城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上城将逐步构建“场景驱动—人才引领—企业培育—资本赋能”的创新循环,加快培育优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其中将重点推进场景开放合作,打造AI应用首发,形成“人工智能+”示范场景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