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间的激烈竞争在监管约谈后并未完全停止。各大平台通过大额补贴券争夺市场份额,这场持续数月的"烧钱大战"背后暴露出诸多问题。消费者在享受低价外卖的同时,整个行业生态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约谈三家平台企业后,外卖补贴大战从公开转向隐蔽。淘宝闪购推出"超级星期六"活动,用户可领取19元无门槛红包。饿了么通过社交分享免单活动,提供"25减25""18减18"等优惠券。美团APP的"神抢手"页面仍提供10-30元面值的兑换券。
各平台在监管约谈后调整了策略。淘宝闪购将"满18.8减18.8"券调整为"满38减18"的统一优惠券。京东外卖提供相对温和的"满6减5""满15减10"餐补券。在宿迁等特定区域,美团"0元购"奶茶活动仍在持续,当地单量规模已暴涨4倍。
补贴力度的调整并未完全消除价格扭曲现象。在江苏宿迁,堂食一份面18元,外卖仅需6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反映出补贴战争对正常商业秩序的冲击。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直言,市场单量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餐饮商家在这场平台资本博弈中成为最被动的参与者。北京一位餐饮从业者透露,自外卖大战以来,门店利润下跌20%至30%。所谓的平台补贴,大部分成本实际由餐饮商家承担。
一个18元的大额补贴券中,商家最低要承担12元,加上配送费等成本,有时甚至出现倒贴情况。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在社交媒体质疑,顾客享受的各种满减补贴中,每10元平台只出3元,商家要补7元。
订单量的虚假繁荣还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厦门一家茶饮店因"0元券"引发爆单,但30%的订单因消费者爽约成为废单,过夜饮品只能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