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这一天,举国上下的目光都集中在同一个画面上——神舟十二号成功返回地球。那一刻,不仅仅是航天工作人员、航天迷们激动万分,电视机前的数以千万计的观众也在屏息以待,而坐在直播现场贵宾席上的三位女性,眼中满是泪水和骄傲,她们就是聂海胜的三个妹妹。
这一幕尤为感人。她们身着精致的礼服,坐在贵宾席上,时而微笑,时而抹去眼角的泪水。她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浓浓的期待与挂念,也有在无数日夜的等待后终于能够松一口气的放松与安慰。
对聂海胜而言,飞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家人的心血与支持的结晶。
三个月之前的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着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飞向太空。此行,他们的任务异常艰巨: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并计划在轨驻留三个月。这一时长在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对于聂海胜来说,这已是他第三次飞天,但每一次飞行,对于家人来说,焦虑都没有丝毫减轻。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对身体的影响不可小觑。骨密度的下降、肌肉萎缩、心血管负担加大……即使是经过最严格训练的宇航员,也无法完全避免这些风险。家人们在电视机前,眼睁睁看着飞船成功着陆,却又紧张等待着一句话:“他们状态良好,已安全出舱。”这句话,她们等了整整三个月。
许多人认为,聂海胜是一个“命好”的人。的确,从战斗机飞行员到中国首批航天员,再到三次飞天,他的履历看起来光辉耀眼,几乎让人难以相信。但在这些光鲜的背后,背负着太多的汗水与坚忍。
2003年,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太空。当时,神舟五号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最终飞天的是杨利伟,但聂海胜作为预备宇航员,随时可能顶替他执行任务。聂海胜曾坦言:“当知道自己没有上天,心里确实有些失落,但任务成功最重要。”
真正属于聂海胜的飞天,是2005年10月的神舟六号任务。那时,他和费俊龙一同飞向太空,完成了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的载人飞行任务。他们不仅要在轨道上生活与工作,还要验证人体对太空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在这次飞行的背后,聂海胜面临着家庭的巨大压力——母亲已经病重。尽管如此,他依旧坚持完成了任务。母亲去世后,他再也不愿提起这段往事。
2013年,聂海胜再次出征,这次是神舟十号,飞往天宫一号实验舱。在这次任务中,他和队友成功对接天宫并在轨道工作了15天。这是他第二次飞天。许多人认为,年过50的他飞两次已经足够,但他却在2021年再次出现在神舟十二号的飞行员名单上,时年已57岁,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许多年轻宇航员甚至没有机会飞天,而他却已经完成了三次太空之旅。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坚持如此长久,聂海胜的回答简单却有力:“不是幸运,是‘长期主义’和‘绝不放弃’。”
1998年,中国组建了首批航天员队伍,1500多名空军精英中最终选出了14人,其中就有聂海胜。然而,这14人中,最终真正飞上太空的并不多。而且,每年都会进行复选,宇航员的训练难度远远超过飞行员训练,需要掌握58门课程,还要接受心理承受极限的测试。
其中有一项训练叫“旋转椅”,通过高速旋转测试宇航员的耐受能力。大多数人转5圈就会头晕恶心,而聂海胜却坚持转了12圈,也没有呕吐。一次模拟舱内失火的训练,聂海胜穿着紧急舱服、戴着头盔,在充满浓烟的狭小空间内爬行应急处理,他回忆说:“当时真觉得自己快死了。”
但是,无论再艰难,他从未放弃过训练。他常说:“我不能退,我退了,谁还会相信我们能够把人送上天?”
聂海胜1964年出生在湖北枣阳,家中兄妹众多,他排行第六。小时候家境贫困,衣服都是打补丁的,冬天没有棉鞋,他常常用报纸包脚。他16岁时,父亲去世,开始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种地,晚上常常挑灯夜读。他没有时间玩耍,只能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凭着不懈的努力,他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
1983年,空军开始招飞。聂海胜当时心里想着:“飞上天,看看家乡是什么样子。”没想到,这一飞,就是几十年。他考入了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1989年,在一次飞行任务中,他的飞机发动机失效,从4000多米的高空急速下坠。最终,他冷静处理并成功跳伞自救,这段经历让他赢得了部队高层的重视,也成为他后来能够进入航天员队伍的关键。
家人一直对聂海胜的航天梦想心存顾虑,尤其是他的妻子。聂海胜和聂捷琳是在医院相识的,那时他在飞行训练中受伤。妻子最初并不理解他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的决定,甚至曾经反对,但聂海胜坚持自己的理想,一次次解释,最终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每次飞天,她都与孩子一起守在电视机前,时刻关注飞船的动态。当孩子问:“爸爸会不会不回来?”她总是安慰道:“爸爸是最棒的,一定没事。”
2021年9月,聂海胜飞完第三次太空归来时,三个妹妹受邀亲临央视直播现场,见证哥哥的荣耀时刻。她们坐在贵宾席上,镜头扫过,她们的脸上满是止不住的泪水。那份泪水,背后藏着的,是无数年艰辛付出后的骄傲。
聂海胜从太空归来,他的荣耀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家人。每一位航天英雄的背后,都是一个家族无私的奉献与牺牲。飞天不止是终点,聂海胜如今已是少将军衔,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任务——参与飞船系统设计、培训新一代宇航员、以及空间站关键系统的评审。对于未来,他依旧坚定地说:“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再次飞上太空。”
飞天,意味着责任;落地,意味着全家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