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雪柠
将手机竖向“折叠”,仅掌心大小,可轻松放入口袋;将手机横向“延展”,展开如平板,办公更方便。近期,多家手机厂商接连发布折叠屏手机新品,形态多样化、机身轻量化、配置高端化等趋势明显。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今年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284万台,同比增长53.1%。折叠屏手机逐渐告别小众标签,走入主流视野。
折叠机价格从万元下探一半
“我们店已经订出去十几台了,有的店都没现货了。”7月3日上午,在太阳宫凯德MALL内的小米之家,店员正为前来咨询的顾客介绍新上市的小折叠手机新品。记者看到,六七台不同款式、配色的折叠屏手机摆放在门店最靠近门口的显眼位置,不少消费者上手体验。
小米之家对面是华为体验店。店内的折叠屏手机款式更多,十多台样机摆满整个展台,同样占据店铺“C位”。“跟您推荐咱们这款阔折叠,屏幕比例是1610,展开以后,看电子书特别舒服,外屏也有3.5英寸,回消息、开导航、玩游戏都没问题。”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准大学生”与母亲在店内浏览选购,店员也向其推荐了折叠屏手机。
近年来,华为、三星、小米及OPPO、vivo等厂商接连推出折叠屏手机新品,价格从万元逐渐下探至5000元左右的中端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5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4%。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国内就有超过6款折叠屏手机新品上市,迎来一波小高潮。
技术推动从“能用”到“好用”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折叠屏手机虽然样式繁多,但根据折叠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下开合的“小折叠”,类似于化妆镜,十分便携,自拍和外屏交互功能是卖点;另一类是左右开合的“大折叠”,类似于书本,展开后如同小型平板电脑,在文档编辑、视频会议等办公场景以及游戏场景中更有优势。
“两款手机虽然都叫折叠屏,但产品定位和逻辑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解释,小折叠依然是手机自身的一个变形,就像2G时代有直板手机也有翻盖手机。“但大折叠一开始就是手机和平板的组合体,它满足的场景应用带有明显的PC(个人电脑)属性,已经是一个新的品类。”
以6月25日某品牌发布的大折叠新品为例,主打“轻办公神器”,支持至多5个应用同屏并行,窗口可自由分割,不同应用间可通过拖拽传递文件,适合办公时在不同应用、文档之间快速切换。无论从屏幕大小还是应用场景看,都更接近平板电脑范畴。
折叠屏手机为何在近两年发展迅猛?在业内看来,技术成熟是核心驱动力,包括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显示与交互技术的升级等,推动折叠屏手机从“能用”到“好用”。供应链成熟推动成本下降,叠加政府补贴,进一步降低购机门槛。
付亮谈到,苹果在明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的可能性也较大,这将是折叠屏手机市场即将成熟的力证。
“屏幕娇气”待解决
随着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折叠屏手机的问题也不断暴露。记者在社交平台上调查发现,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屏幕折痕、漏液问题。
以“折叠屏漏液”的话题为例,某平台累计浏览量超10万,大量网友分享案例,涉及多个主流品牌。“折叠屏的屏幕太娇气了,正常用了几个月,有一天折叠的地方突然就出现了两道横线,售后也给不出原因。”市民小田向记者反馈。
目前折叠屏相关技术虽比前几年有明显进步,但在屏幕、铰链等部件上,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痛点。“铰链是手机折叠的开关,是屏幕悬停的核心部件,设计非常精巧,特别怕摔。手机厂商在新品发布会上一般都会强调铰链的改进,恰恰说明前一代产品仍有缺陷。”科技博主小风说。
此外,相比同价位的直板手机,折叠屏手机在总体配置上往往也略逊一筹,性价比较弱。以某品牌5999元的折叠屏手机和5499元的直板手机为例,前者在芯片性能、散热能力、内存大小、电池容量等方面都弱于后者。“尤其是小折叠,性能相对来说会差一些,刚开始用户可能愿意为新鲜体验买单,但如果价格差距不能继续缩小,这个品类可能就很难站稳脚跟。”付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