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在清华大学开班,来自35个发展中国家的37位代表将在这里开启为期6天的深度交流。这场以人工智能发展、治理、应用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研讨,将为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北京贡献。
此次研讨班由外交部主办,清华大学承办,北京市政府协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实施。研讨班强化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发展。课程设置立足国家战略高度,以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遵循普惠合作、开放交流的原则。培训形式多元化,通过课堂授课、互动研讨、实地参访等多种培训模式,组织学员围绕本国人工智能发展情况、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话题展开讨论,帮助学员构建完整的AI知识体系,提升战略规划及AI治理能力。研讨班还兼顾前沿技术与应用落地,课程聚焦AI技术应用,充分展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课程安排中看到,研讨班将由薛澜、曾毅等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的一批顶尖学者领衔,为前沿技术解码。学员们将参加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教授带来的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中国实践的经验借鉴”,实地参访中关村互联网3.0特色产业园、首钢园AI+科幻产业,以及科大讯飞、滴滴出行等典型企业。学员包括赞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常驻代表,伊朗通信部战略监测与监督局总司长,南非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部长顾问、阿塞拜疆外交部处长等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官员。
北京目前汇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400多家,约占全国一半;孵出独角兽企业36家,占全国半数;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居全国首位;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29%。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基础最好、人才团队最集中、研发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北京将为研讨班的各国学员代表开启直通人工智能前沿的“绿色通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