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球公里级数值模拟黑客马拉松”北京节点活动,在位于怀柔科学城东区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幕,100余位国内外顶尖气候科学家同台竞赛。一直到5月16日,他们将依托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在内的多个全球先进数值模式,开展为期5天的密集数据比对与创新研究。
亚洲季风进程、梅雨期极端降水、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机理……本次“马拉松”设置了九大科学议题,参赛者将分析2020年至2021年全球公里级模拟数据,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助力提升东亚地区气候灾害预警能力。
“在全球尺度下,气候数据在水平尺度上达到公里级,并且包含地球大气垂直剖面各层的气候要素。这些数据,构成了地球表面一张‘立体气候网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张木兰介绍,公里级分辨率气候模拟,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领域。
赛程中,参赛者要在有限时间内,通过高强度的协作突破技术极限,加速气候建模的优化过程,从海量数据中找到关键的气候触发因素。此次,他们能够调用的模式数据量最高达到数百万亿字节,将通过建立全新的数据处理算法,揭示极端天气机理、提升气候预测精度,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提升东亚地区气候灾害预警能力。张木兰介绍,参赛者将聚焦干旱、降水、台风等主题,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其背后的机理、机制等变化规律,助推地球系统模式的算法优化,“这些智慧的结晶,有望提升未来天气气候一体化预测的精度。”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于怀柔科学城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寰”,将在为参赛者获得单独的算力支持和存储空间,以及顺畅调用本地和远程模型数据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毕竟,“寰”的超级心脏“硅立方”拥有强大能力——运算1分钟,相当于全球70多亿人同时用计算器算4年。
“怀柔科学城集聚了最先进的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寰’就是全球领先的地球系统模拟领域平台之一,能够提供优秀的超高分辨率气候数据。这是前沿成果产出的先决条件。”张木兰期待,在接下来的“马拉松”活动中,来自7个国家的科学家团队能够通过开放交流平台,建立科研社区合作机制,为下一代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发搭建共享协作平台。
本次活动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委员会发起,北京节点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举办。作为全球九大节点之一,北京节点是此次活动报名人数最多的节点。活动产出的研究成果将同步纳入全球协作网络,为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数字地球灯塔项目提供数据标准与方法范例,加速气候科学成果向政策行动的转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