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机器人突破之路:从仰望到超越,国产替代按下快进键
创始人
2025-05-09 15:41:25
0

长木谷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2018年,进口骨科机器人首次被国内引进,当时中国上海六院和北京301医院使用了该设备,价格高达2000多万元/台。国内骨科医生纷纷前往这两家医院学习,也非常期盼自己的医院能够早日用上这样的高端设备”,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回忆。

骨科手术机器人属于“卡脖子”的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进程面临重重阻碍。

为制造出中国的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刘星宇,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张逸凌和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斯坦福大学的雷鸣一拍即合,回国共同创立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木谷”)。

如今,长木谷研发的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医生的“数智眼”“数智脑”和“数智手”,为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加码。

截至目前,长木谷的骨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已成功落地超千家医院,推动了基层医疗技术提升——手术量实现了从每年仅50台到800-900台的突破,数字突破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骨科。

术前5-10分钟可制定方案,AI助力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团队核心,创始人必须明确方向、坚守初心,这样才能稳定军心、凝聚团队。”回顾创业经历,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认为,创始人的特质对企业文化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

长木谷这一名字,与三位创始人母校有着渊源,而哈佛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名校背景加持,也让这个公司被寄予更多创新的希望。

刘星宇回忆,当时进口骨科手术机器人不仅设备价格和售后维护费用高昂,患者接受手术的费用也高达四五万元。更关键的是,术前需提前两周将患者CT数据传至国外,由工程师处理后再传回中国,手术周期被拉长。

传统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医生的高级辅助工具,但其功能仍局限于执行医生的操作指令,缺乏智能化的决策能力。长木谷团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局限性,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如何为机器人赋予更强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当时,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大多集中在诊断环节,如肺结节筛查或视网膜眼底诊断。长木谷团队意识到,若能将AI技术融入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或许能够打破现有技术瓶颈,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带来质的飞跃。

传统诊疗模式下,医生依赖二维CT或X光片获取断层影像,面对关节部位错综复杂的骨骼构造,难以从冠状位、矢状位等多维度建立立体认知,极大限制手术规划的精准性。

为此,长木谷以AI为利刃,深度重构手术规划流程。过去,工程师需耗费4-8小时手动绘制CT图像,逐帧构建三维模型,而长木谷通过不断训练调整AI算法,技术创新,达到对结构进行精细化识别、重建。

如今,搭载自研AI系统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仅需患者CT即可帮助医生在术前5-10分钟制定出一套个体化的三维手术方案,可以将人工假体的型号、大小以及手术截骨位置、厚度以及假体安放的角度精准设计并三维可视化呈现,让医生在术前就能模拟手术全流程的操作。

政策扶持领路,创新医疗器械走上手术台

在骨科医疗智能化领域,中国已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

目前,长木谷产品布局丰富,创新产品及方案覆盖骨科治疗全生命周期,包括人工智能筛查、术前智能手术计划,术中3D打印耗材、AI手术机器人,术后康复评估系统等。

在刘星宇博士看来,我国医疗资源可及性更高、临床数据更加丰富,为相关企业后发先至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拥有丰富的病例多样性,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复杂病变程度和多样病种的临床数据,这为AI系统训练提供了宝贵资源。”

这种领先优势的建立,得益于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传统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生态。

创业公司迅速发展,需要成长的沃土。自长木谷创立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称北京亦庄)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成长。其中,在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方面,北京亦庄配备了专属服务管家,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及时反馈并协助解决困难,搭建与市级资源的沟通桥梁,还通过组织学习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展示与合作方面,北京亦庄每年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为长木谷提供了与国内外企业和医院等机构深度对接的平台,助力企业拓展资源。此外,北京亦庄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汇聚,完善的医疗和教育配套,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把人留住。

2024年,长木谷自主研发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模拟软件成功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第二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随后,长木谷的产品逐渐走入市场应用和推广环节。医院针对医疗器械的采购流程复杂,且各家医院的决策体系各不相同。

破解创新医疗器械入院周期长难题,在听取企业困难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企业诉求进一步与北京市反映,随后,北京市帮企业组织了多场调度会,帮助企业了解医院采购流程,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入院进程,加速入院环节。

此前,传统医疗器械采购流程复杂,从医院立项到招标可能需要长达两年时间。为助力创业企业成长,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北京市积极探索创新支付模式,推动医疗器械进院流程优化。今年4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年)》,其中提到搭建机器人等高值医疗设备租赁平台,加速手术机器人入院应用和创新迭代。

目前,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已纳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患者可获100%全额报销。这一举措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创新医疗器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疆无人机培训]全国首个低空... [新疆无人机培训]杭州发布全国首个低空飞行共同约定,助力低空经济起飞 新疆保华润天无人机培训:近年来...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国移动网... 来源:浪眼看云南 9月14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移动顺应产...
正泰电器“热继电器的组装设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热继电器的组装设备”专利获授权。摘要显示,本...
我国自主研发建造最大海上浮式液... 9月14日,在南通海事局保障下,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
原创 全... 虽然现在折叠屏市场依然小众,但是各品牌都在这个领域投入很大,即使是没有商用折叠屏的苹果,也准备在20...
假装挤爆牙膏的苹果,我一点也不...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新周刊) 2025年的秋天,64岁的库克站在乔布斯剧院,宣告苹果“史诗级”的...
产业振翅向空天 长春航空航天产... 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填补工业无人机领域行业空白;“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加速组网……长春正以其雄厚...
外滩大会聚焦具身智能:AI从数... 界面新闻记者 | 徐美慧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今年的外滩大会,再次把具身智能推到了台前。 ...
山东高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山东高速(60035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首次观测霍金辐射?科学家预测未... 9 月 14 日消息,来自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Mass Amherst)的物理学家在最新研究...
中科原动力获2025年百事集团... 为助力初创企业获得突破,2025年度的“绿色加速器项目”结果正式出炉。9月12日,在2025年百事集...
iPhone 17 Pro系列... IT之家 9 月 14 日消息,苹果新一代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
原创 还...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曾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中天科技等公布“腔体滤波器”专...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
傲农生物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傲农生物(603363)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配种...
原创 苹... 本来一些人以为,今年苹果的A19系列芯片,可能会使用台积电的2nm工艺。 但当iPhone17发布时...
距地40光年外TRAPPIST... 在浩瀚宇宙中,距离地球约40光年的深空里,一颗名为TRAPPIST-1e的类地行星正吸引着科学界的目...
数智驱动 金融服务场景上“新” 走进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金融...
亚玛顿公布“边框同步封装的轻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边框同步封装的轻质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布。...
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陆上风电项目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4日),我国首批规模性采用10兆瓦发电机组的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