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机器人突破之路:从仰望到超越,国产替代按下快进键
创始人
2025-05-09 15:41:25
0

长木谷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2018年,进口骨科机器人首次被国内引进,当时中国上海六院和北京301医院使用了该设备,价格高达2000多万元/台。国内骨科医生纷纷前往这两家医院学习,也非常期盼自己的医院能够早日用上这样的高端设备”,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回忆。

骨科手术机器人属于“卡脖子”的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进程面临重重阻碍。

为制造出中国的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刘星宇,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张逸凌和百度创始七剑客之一、斯坦福大学的雷鸣一拍即合,回国共同创立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木谷”)。

如今,长木谷研发的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医生的“数智眼”“数智脑”和“数智手”,为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加码。

截至目前,长木谷的骨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已成功落地超千家医院,推动了基层医疗技术提升——手术量实现了从每年仅50台到800-900台的突破,数字突破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骨科。

术前5-10分钟可制定方案,AI助力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团队核心,创始人必须明确方向、坚守初心,这样才能稳定军心、凝聚团队。”回顾创业经历,长木谷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星宇博士认为,创始人的特质对企业文化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

长木谷这一名字,与三位创始人母校有着渊源,而哈佛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名校背景加持,也让这个公司被寄予更多创新的希望。

刘星宇回忆,当时进口骨科手术机器人不仅设备价格和售后维护费用高昂,患者接受手术的费用也高达四五万元。更关键的是,术前需提前两周将患者CT数据传至国外,由工程师处理后再传回中国,手术周期被拉长。

传统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医生的高级辅助工具,但其功能仍局限于执行医生的操作指令,缺乏智能化的决策能力。长木谷团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局限性,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如何为机器人赋予更强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当时,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大多集中在诊断环节,如肺结节筛查或视网膜眼底诊断。长木谷团队意识到,若能将AI技术融入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或许能够打破现有技术瓶颈,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带来质的飞跃。

传统诊疗模式下,医生依赖二维CT或X光片获取断层影像,面对关节部位错综复杂的骨骼构造,难以从冠状位、矢状位等多维度建立立体认知,极大限制手术规划的精准性。

为此,长木谷以AI为利刃,深度重构手术规划流程。过去,工程师需耗费4-8小时手动绘制CT图像,逐帧构建三维模型,而长木谷通过不断训练调整AI算法,技术创新,达到对结构进行精细化识别、重建。

如今,搭载自研AI系统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仅需患者CT即可帮助医生在术前5-10分钟制定出一套个体化的三维手术方案,可以将人工假体的型号、大小以及手术截骨位置、厚度以及假体安放的角度精准设计并三维可视化呈现,让医生在术前就能模拟手术全流程的操作。

政策扶持领路,创新医疗器械走上手术台

在骨科医疗智能化领域,中国已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

目前,长木谷产品布局丰富,创新产品及方案覆盖骨科治疗全生命周期,包括人工智能筛查、术前智能手术计划,术中3D打印耗材、AI手术机器人,术后康复评估系统等。

在刘星宇博士看来,我国医疗资源可及性更高、临床数据更加丰富,为相关企业后发先至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拥有丰富的病例多样性,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复杂病变程度和多样病种的临床数据,这为AI系统训练提供了宝贵资源。”

这种领先优势的建立,得益于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传统制造业的基础支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生态。

创业公司迅速发展,需要成长的沃土。自长木谷创立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称北京亦庄)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成长。其中,在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方面,北京亦庄配备了专属服务管家,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及时反馈并协助解决困难,搭建与市级资源的沟通桥梁,还通过组织学习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展示与合作方面,北京亦庄每年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为长木谷提供了与国内外企业和医院等机构深度对接的平台,助力企业拓展资源。此外,北京亦庄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汇聚,完善的医疗和教育配套,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帮助企业把人留住。

2024年,长木谷自主研发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模拟软件成功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第二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随后,长木谷的产品逐渐走入市场应用和推广环节。医院针对医疗器械的采购流程复杂,且各家医院的决策体系各不相同。

破解创新医疗器械入院周期长难题,在听取企业困难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企业诉求进一步与北京市反映,随后,北京市帮企业组织了多场调度会,帮助企业了解医院采购流程,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入院进程,加速入院环节。

此前,传统医疗器械采购流程复杂,从医院立项到招标可能需要长达两年时间。为助力创业企业成长,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北京市积极探索创新支付模式,推动医疗器械进院流程优化。今年4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年)》,其中提到搭建机器人等高值医疗设备租赁平台,加速手术机器人入院应用和创新迭代。

目前,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已纳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患者可获100%全额报销。这一举措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创新医疗器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曝一加Ace5至尊版采用1.5... 【太平洋科技快讯】5月9日消息,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发文表示, 5至尊版将在下周正式官宣,“这是一加史...
连云港天才照明取得碳纤维加热管... 金融界2025年5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连云港天才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碳...
搭载高通第三代骁龙7s,viv... vivo Y系列以性能、续航、性价比高的优势,成为了一众用户的换机首选,如今全新的vivo Y300...
谷歌调整安卓开发策略,你的手机... 最近,谷歌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安卓的AOSP(安卓开源项目)开发将转为内部封闭,不再实时公开代码,只在...
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旨在构建...
蓝山县智能化赋能生猪养殖转型升... 今日永州讯(记者 蒋军林 蓝山特约记者 赵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产业纷纷踏上智能化转型之路,...
马云现身阿里日现场,前往“湖畔... 新浪科技讯 5月9日晚间消息,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日现场,佩戴“风清扬”工牌,专门前...
西北首家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在西...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5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正式...
打造“新型产学研范式”,校企科... 人民网上海5月9日电 为展示“产学研合作新范式”最新成果,推动产学研各界的交流和研讨,5月7日,以“...
逐绿向新!河南艾通公司积蓄创新... 5月9日上午,位于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号车间熔覆生产线项目激光炽热、光斑闪...
腾讯混元推出全新多模态视频生成... 【太平洋科技快讯】5月9日,腾讯混元正式推出并开源一款全新的多模态定制化视频生成工具——Hunyua...
佳都科技发布交通佳鸿操作系统 ... 5月8日,以“开源•智联•共生”为主题的开放原子“园区行”(深圳站)在深圳龙岗区举办。佳都科技重磅发...
原创 多... 文:景向 编辑:八卦发电站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
全区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供需对...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又一国产老牌手机在出局边缘 ,... 2007年1月9日,苹果发布 iPhone 第一代智能手机,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回首往昔,手机进入智...
体育地标打造“元宇宙”平台,为... 作为申城体育地标,东方体育中心是上演众多国内外顶级赛事的竞技舞台,也是备受市民喜爱的运动健身乐园。 ...
斥巨资测评未野、海博艾斯、小米... 大家可不要小瞧专业级筋膜枪,它的用处可是非常强势的,然而市面上却存在着众多劣质产品,这类产品大都性能...
人工智能为世界青年就业带来哪些...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发展,广泛嵌入全球产业体系,正在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给就业形势和青年职业发展带...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竞赛项目亮相北... 5月8日至11日,以“科技引领创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
拿到月球样品,英国科学家:我们...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今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