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就好好唠唠一个从古至今都让人满心好奇、抓心挠肝的事儿 —— 灵魂。嘿,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不管是往昔高高在上、坐拥江山的帝王,还是咱们普普通通、每日为生活辛苦奔波的老百姓,好多人心里头都有个根深蒂固的执念,觉得人一旦离世,灵魂依旧存在,在某个咱们肉眼无法触及的地方继续 “过日子”。
拉瓦锡的悲壮 “最后实验”
回首往昔历史,不得不提及法国大革命那段动荡不安、人命如草芥的时期。断头台阴森地矗立在那儿,“咔嚓咔嚓” 声不绝于耳,无情地收割着无数人的生命,成为众多生命的终结之地。在这些不幸之人中,就有法国大名鼎鼎、痴迷科学的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对科学的热爱可谓深入骨髓,脑袋里整天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渴望。平日里,他就一直琢磨着肉体与灵魂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可始终未能遇上合适的契机去深入研究。谁能料到,命运这东西爱开玩笑,革命的汹涌浪潮竟将他也卷入其中,最终被判了死刑。
但拉瓦锡毕竟是拉瓦锡,即便身处这般绝境,他心心念念的依旧是科学。行刑前,他跟刽子手商量了一件事儿,他说:“要是我脑袋被砍下后还能眨眼睛,那不就能证明人死后意识依然存在嘛。” 刽子手估计也是头一回碰上这般奇特的要求,犹豫片刻后,还是答应了。
行刑那天,现场气氛压抑得让人几乎窒息。拉瓦锡被押赴刑场,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当那锋利的断头刀无情落下,他的脑袋与身体分离,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 他的眼睛竟然足足眨了 11 下!咱们粗略估算一下,眨一下眼睛大概需要 2 秒,这意味着拉瓦锡在脑袋与身体分离后,至少还有 20 多秒的意识留存!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既悲壮又令人震惊不已?虽说这个实验条件简陋、略显粗糙,但这可是人类首次正儿八经地试图用科学方法,去探究死后意识是否存在,宛如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小灯,为后续的研究指引了方向。
“灵魂重量 21 克” 的诞生与争议
时光匆匆流转,转眼间到了 20 世纪初。此时,有个美国科学家名叫邓肯・麦克道高,他同样对灵魂之事好奇到了极点,一门心思要将这事儿研究得更透彻。他琢磨出了一个极为特别的实验:找来一张床,把生命垂危的人安置在上面,这床还连接着一个极其灵敏的秤,满心期待在人死亡的瞬间,能观测到体重的变化,若有变化,或许就能借此算出灵魂的重量。
麦克道高找了 6 个人参与实验,第一个实验对象是一位身患结核病、已然奄奄一息的男子。在长达 3 小时 40 分钟的时间里,大家都屏气敛息、全神贯注地盯着。那男子躺在病床上,由于体液不断蒸发,体重缓缓下降。可就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刹那,秤上的指针 “嗖” 地一下迅速下滑,嘿,你猜猜看怎么着?体重瞬间减少了差不多 21 克!这下可不得了,“灵魂重量 21 克” 的说法就此不胫而走。
然而,后续的 5 例实验,却状况连连。有的根本无法准确确定实验对象究竟何时断气,如此一来,实验结果自然无法采用;还有的是秤没调试好,或者死亡来得太过突然,大家手忙脚乱,根本来不及精准观测。总之,再也没能重现第一个人的实验结果。
咱们若从科学严谨的角度仔细剖析,麦克道高的这个实验存在诸多漏洞。首先,失误率实在太高,6 个实验中仅有 1 个勉强说得过去,要得出可靠结论,不得进行几十甚至上百次实验啊?可自那以后,近 100 年的时间里,竟无人再去重复这个实验。其次,实验时虽说考虑到了体液蒸发这一因素,却压根没将蒸发的体液收集起来称重,这样得出的结果能准确吗?再者,在当时的条件下,想要精确确定死亡时间,简直比登天还难。最后,他所使用的秤过于精密,调试极为困难,测量的准确性实在令人存疑。
科学界的 “灵魂现象” 新解
那么,这些所谓的 “灵魂现象”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界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就拿拉瓦锡眨眼这件事来说,有人分析,脑袋被砍下后的几十秒内,头部仍残留有一些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或许能够支撑大脑维持短暂的意识,所以才会出现眨眼的现象。
再谈谈体重减轻这一情况,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在临死前后,细胞凋亡会急剧加速,进入高峰期。大量细胞释放能量,随着能量的散失,体重自然就会下降。就如同癌症患者,到了生命末期,恶病质便会找上门来,这恶病质威力巨大,能使体脂、肌肉量急剧下降,让人瘦得皮包骨头,这一切皆是身体内部复杂的生理变化所致,与灵魂并无关联。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脑科学家和量子科学家也加入了探讨灵魂本质的行列,从全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量子科学家发现,我们大脑中念头的产生极为随机。而意识来源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神经元产生的脑电子运动,竟然与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相契合,微观粒子的运动同样具有随机性,且呈概率分布,从理论上讲,这似乎与意识中念头的产生存在某种联系。不过目前这仅仅是理论推测,尚未得到确凿、严谨的科学实验验证。那些不管不顾、一口咬定灵魂存在,还打着量子力学旗号大肆宣传佛学的行为,实在是毫无科学依据,纯粹是瞎折腾。
所以说啊,灵魂这东西,虽然神秘莫测,从古至今一直撩拨着大家的心弦,但在科学的 “火眼金睛” 审视下,许多说法都需要重新考量。说不定哪天,科学真能彻底揭开这层神秘面纱,届时我们便能恍然大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