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比农耕时代数千年,工业时代不到300年,而信息时代不足80年,却创造了空前的财富、知识和生产力?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看来,计算正在改变一切……
5月15日,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平行会议上,中外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共话人工智能在STEM教育领域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构想。
AI时代为什么要强化STEM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给STEM教育带来了新样态,也带来了新思考。
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克拉布分享了一个案例:某医学团队用研发的AI工具参与肿瘤识别工作,不仅识别出了未知的蛋白质,发现了新的人类疾病基因,而且使用AI完成了大量数据分析工作,加速了药物研发速度。
在詹姆斯·克拉布看来,工程创新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挑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其中更加关键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
郑庆华表示,STEM的内在逻辑是认识世界、描述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智能时代,解决AI算法偏见、知识产权、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同样需要具备STEM理论与技术背景的人才。”郑庆华说。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学和创新部部长康拉特巴伊·沙里波夫认为,适应未来的工程人才必须能够做到与人工智能合作,应该让学生体验与机器协作的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融入STEM教育的瓶颈何在
尽管人工智能早已融入学生的学习,但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开展科学研究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准确的回答。在德国耶拿大学副校长乔治·波纳特的观察里,“这背后隐藏着对使用人工智能安全性的担忧”。
乔治·波纳特指出,技术的发展使工程领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周期越来越短,学生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使用人工智能开展科研难免会出现思考依赖问题。
担忧不止于此。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副校长苏菲·肖薇表示,当前不仅无法确定学生在哪个环节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而且人工智能生成的知识与内容是否科学甚至是否正确,还需不断验证。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则认为,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然而未来的工程人才需要具备自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具备知识可迁移能力、国际化视野等。
针对人工智能应用于STEM教育的潜在问题,不少专家也提出了应对建议。
刘骏表示,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诉求放在核心位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为学生提供灵活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全球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探索
如何最大化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助力STEM教育发展?与会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增强数智技术实践能力。
法国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学院副校长伊曼纽尔·彼得介绍,学校启动了AI建设项目和联合实验室项目。其中,联合实验室项目面向法国不同高校的学生,通过跨校、跨学科开展数据和工程专业方面的学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博士生中开设“AI+科研”课程,通过展开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式学习,增强学生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主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并提升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务长、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文勇刚说。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中国正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行动,STEM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智能时代已经来了,我们要应变、要求变,要学AI、用AI、创AI、护AI,从这四方面努力,以人工智能赋能STEM人才培养。”杨宗凯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7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黄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