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地大成功发射了一颗卫星
创始人
2025-05-17 16:40:31
0

▲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加注现场(图片来源:航天观观)

▲火箭发射现场(图片来源:航天观观 大漠问天)

5月17日,“地质一号”卫星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服务地质行业的高光谱遥感小卫星,将极大提升我国在资源勘查、矿产监测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领域的自主遥感能力,标志着我国在地质勘查和监测高光谱遥感卫星“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王力哲与“地质一号”卫星

“地质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质行业小卫星,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联合天仪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浙江省地质院等单位共同研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力哲教授担任工程总师。

▲“地质一号”高光谱卫星光谱响应函数曲线

“地质一号”卫星围绕地质资源环境要素探测与识别需求,在可见-近红外(VNIR,410–1000nm)与短波红外(SWIR,1000–2480nm)波长范围内分别优化配置了16个及10个谱段。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主要针对水、土、矿、植被等几大要素的探测,实现不同地质环境要素的精细光谱监测。在短波红外波长范围内,“地质一号”强化了地质行业光谱谱段的信息获取能力,特别是针对典型地质矿物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显著光谱特征,提升了对矿物组分、岩性类型、矿山环境等地质矿产领域的深层次信息获取能力。“地质一号”的光谱配置充分结合地质资源环境要素的光谱响应机制,为地质环境监测、矿产资源分类与成矿靶区预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了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遥感数据支撑。

▲研究人员手持“地质一号”卫星模型进行讲解

研究团队在卫星载荷设计、光学配置及结构集成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与优化,成功保障了高光谱成像质量下,突破了小型卫星平台在体积、重量、功耗等方面的多重约束,实现了轻小型、高性能、低成本卫星载荷与平台的高集成化设计,采用可见光/短波红外共镜头设计、轻量级离轴三反光机系统及像元级镀膜等高集成度、轻小型化载荷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高光谱载荷系统体积大、重量高、能效利用低和部分谱段成像稳定性较弱等难题。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地质一号”总指挥秦绪文研究员指出,“地质一号”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服务地质行业的高光谱遥感小卫星,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将对加快地质工作现代化、支撑找矿突破发挥重要作用。

▲王力哲在火箭发射观礼台

“地质一号”卫星工程总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力哲教授介绍,高光谱遥感是通过很窄并且连续的光谱通道,从卫星向地面观测,持续成像。这样的光谱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这样的精细光谱可以精准地识别地表的物质成分,对于我们地质行业的业务场景,例如地质调查、地质找矿、生态环境监测等极为重要。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调查事业急需高光谱卫星数据支撑,但是我们地质行业利用高光谱面临着专用光谱的供给不足的痛点,当前可用的高光谱卫星不多,精准供给地质行业的光谱谱段不足,并且分散在不同的卫星中,“光谱-时间-空间”不连续。因此地质行业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的当务之急是研制高光谱地质卫星。“地质一号”卫星就是面向地质行业这样的重大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攻关研制的。“地质一号”卫星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建立了地质卫星商业航天模式,用商业航天解决国家和地质行业的重大需求。研发团队从2022年开始,精准面向业务场景,采用商业航天模式,汇聚优势研发力量,形成了“需求-顶层设计-技术-团队-资金”的工程闭环,建立了地质卫星商业航天模式,成功研制了“地质一号”卫星。二是突破了若干关键技术。为了满足商业航天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我们调研了地质调查业务的精准需求,国内首次实现了 410nm-2480nm间地质探测谱段集中精细设计,并突破了高光谱卫星若干轻小型技术,例如分色及分光镜的三独立焦面集成技术、像元级滤光片镀膜技术,这些技术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地质一号”卫星载荷主任设计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谌一夫副教授介绍,“地质一号”卫星针对地质行业需求与应用,采用超窄带镀膜技术,该技术在工艺与技术复杂度上都更加具有挑战性,但可以有效针对不同谱段大气窗口的透过特征,地面目标物的反射率大小及地质应用的具体需求,设置更加合理的不同大小的谱宽,解决了不同谱段间的信号相互串扰问题,在保障传感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抑制多级TDI积分过程中的噪声增加与累计,从而有效提升了成像质量。与此同时,当前大多高光谱卫星体积与重量大,研制与发射成本昂贵,难以适应当前的低成本、快速灵活的商业航天发展与地质遥感应用的推广。

“地质一号”卫星历经近三年研发,最终,在2025年年初研制成功,未来,该研究团队将基于“地质一号”高光谱卫星研制思想与经验,采用多卫星分布式光谱段设计这一新兴的设计理念,推进“地质二号”卫星的研发工作,加速构建高光谱地质环境资源星座,突破实现地质遥感高光谱的“时-空-谱”连续探测能力,为发展地质行业航天遥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党委书记刘杰表示,在新征程上,地大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记“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和有组织科技创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建设发展,加快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地大贡献。

校长李建威表示,作为一所行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大以服务资源能源安全、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等国家战略为使命,积极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重大战略工程,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聚焦学科前沿科学问题和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创新有组织科研机制,着力为解决区域、国家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文 | 焦思勤 贺海旭 程旬 黄晓辉

图 | 柯皓 贺海旭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米销售预测YU7价格被辞退?... 【CNMO科技消息】此前,小米汽车即将发布新车型YU7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名小米汽车销售将预测的Y...
“一核两翼三融合”:VR育人的... 在江西省加速打造虚拟现实产业高地的浪潮中,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韩欣莹团队构建的“一核两翼三融合...
时代电气:海工装备成功服务深海... 证券之星消息,时代电气(688187)07月0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杭州这所高校打造科普活动:下一...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聪 7月2日下午,由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技术系(以下简称:智能技术系)党...
解读字节最新的人才观 解读字节最新的人才观 2025年6月10号,字节跳动发布了最新的人才观。一共是6条,我发现和我内心...
海洋中新发现230种巨型病毒,... 著名的咸潘多拉病毒,直径达到1微米,基因组包含190万到250万碱基对的DNA(图片来源:维基媒体 ...
宁波加速探索“人工智能+” 殷 聪 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宁波市人工智能规上核心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5%,高于全市...
原创 深... 在众多适合人类探索的星球中,火星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移民的首选地,是因为它与地球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
新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智慧医疗... 免责声明 本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搜集于互联网,非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请勿将该文章用于任何商业...
业内强势定调反内卷!光伏设备或... 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
这个暑假,与科技来一次亲密接触 6月26日,在安徽省科技馆新馆,小朋友们在“新能源赛车场”上比拼。 6月27日,在安徽创新馆,来自...
中国科技馆2025“科学方法特...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池梦蕊)7月5日,“科学方法特训营”暑期营地系列活动首场——“星际启航”营...
彻底戳穿AI「失忆症」!超越O...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大语言模型越来越「聪明」,但缺失记忆:记不住、改不了、学得...
飞船飞到 240 亿公里外,发...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宇宙探索里一个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事儿。你们知道吗,人类发射的旅行者 1 号飞...
原创 开... 在AI人才争夺战中,扎克伯格近期展开的系列操作堪称教科书级案例。 继以148亿美元重金将95后华裔天...
振华永光取得双面散热气密性封装... 金融界2025年7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
颠覆搜索引擎,下一代Agent... 新智元报道 编辑:LRST 【新智元导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关键词搜索已难以满足复杂知识需求。...
商博会的“未来装备库” “以前光在网上听说5G低空经济,亲眼看到也太帅了!”展台上巨大的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缓缓转动,十...
有手机就能做的副业:26个作品... 今天咱们来拆一个非常好玩的博主,利用现代的语言解读每日黄历,这种赛道有点国学但不国学,属于情感共鸣型...
率先以“AI+”赋能零基预算改... □ 杨 松 “创建AI智慧审核平台,率先打造智慧审核新标杆,这必将为徐州市推动零基预算改革2.0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