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就全球首个AI监管法达成初步协议,有哪些干货?
创始人
2024-01-08 19:51:45
0

原标题:欧盟就全球首个AI监管法达成初步协议,有哪些干货?

记者 | 安晶

12月8日,在经过一周的马拉松式谈判和激烈争论后,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代表就《人工智能法案》(AI Act)达成初步协议,新法案涉及包括ChatGPT在内的通用目的AI系统。

这是全球首份针对AI监管的全面法规,意在从保护人类基本权利和不阻碍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法案的技术细节内容还在讨论中,最终文本没有对外公布。

根据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公布的信息,法案将AI系统分为低风险、高风险、不可接受风险、特定透明度风险等不同等级,按照风险级别制定相应规定。

不可接受风险等级的AI应用将被直接禁止,包括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生物特征分类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法案还专门针对通用AI系统(general-purpose AI)设置规定,存在系统性威胁的通用AI将接受更严格监管。

图片来源: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官网8日的声明列出了将被禁止的AI应用类型,包括:

  • 使用敏感特征的生物特征分类系统,敏感特征涉及政治、宗教、哲学信仰、性取向、种族。
  • 网络或视频监控进行无目标的人脸信息收集以创建人脸识别数据库。
  • 工作场所和教育机构进行表情识别。
  • 根据社会行为或者个人特征进行社会评分。
  • 操纵人类行为、绕开人类自由意志的AI系统。
  • 剥削脆弱人群的AI系统。

欧盟委员会解释,对人类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AI系统属于不可接受风险级别,此类系统将全部禁用。

但在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生物识别系统应用中,欧盟的AI法案将允许执法部门在严格限制条件下,对涉嫌或者已经被判决犯下重罪的人员进行非实时远程生物识别。

执法部门要进行实时生物识别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寻找受害人、阻止恐怖袭击威胁、定位识别犯下谋杀等严重罪行的嫌犯。

AI系统风险分级。图片来源:欧洲委员会

高风险级别为有很大可能伤害人类健康、人身安全、基本权利或者破坏环境、民主和法治的AI系统。例如能源领域和医疗机构关键基建使用的AI系统,招聘员工、教育机构接收学员的系统,执法部门、边境管控使用的AI系统。能影响选举结果和选民行为的系统也被视为高风险。

这类系统在使用时需要符合一系列严格要求,包括设立风险缓释系统、活动日志记录、详细归档、详细的使用者信息、人类工作人员监督。一旦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坏,公民将有权对相关AI系统进行投诉。

低风险级别系统则为没有对公民权利或者安全构成威胁或者威胁很小的AI系统。此类系统可以自由使用,例如垃圾邮件过滤器、推荐系统。

特定透明度风险则涉及聊天机器人、深度伪造内容。在提供聊天机器人服务时,提供方需让用户知道与自己对话的是机器;深度伪造和其他AI生成的内容则应该被标记说明。提供方在使用表情识别或者生物特征分类系统时应该告知用户。

除此之外,提供方在设计系统时需要将合成的视频、音频、文字和图像标注为机器可读格式,并且能够被检测出是AI生成内容。

对于类似ChatGPT的通用AI系统(GPAI)以及相关的GPAI模型,提供方需要制作技术文件、遵守欧盟版权法、披露训练系统时使用的数据内容汇总。

如果高强度的GPAI模型构成系统性风险,则还需满足一系列更严格要求,包括进行模型评估、对抗测试、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严重事故时向欧盟委员会汇报。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周五公布的说明没有解释哪些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

在监督上,欧盟成员国的市场监督部门将负责监督AI法在各国的执行。欧盟委员会则将设立新的欧洲AI办公室负责成员国间的协调,AI办公室还将负责监督GPAI模型规则的执行情况。

各企业和机构违反欧盟的AI法将面临罚款。罚款金额最低为750万欧元或公司营业额的1.5%,最高3500万欧元或公司全球营业额的7%。

之后,欧盟代表还将对AI法案的部分技术细节进行完善,最终文本或有所调整。确定法案最终文本后,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将对法案进行投票。法案全部实施最早预计需到2025年,彼时AI领域很可能已经有了新的发展。

欧盟科技领域部分人士指责新的AI法案阻碍行业发展、浪费企业资源。科技行业组织“数字欧洲”总干事博内费尔德-达尔(Cecilia Bonefeld-Dahl)认为欧盟AI法的严苛要求会让科技公司为遵守法律而耗费大量资源,还需要花更多钱请律师而不是聘请AI工程师。

但人权组织不满欧盟的法案存在诸多漏洞,没有规范AI系统在移民和边境管控上的使用,还为企业避免系统被定为高风险提供了操作空间。

虽然不完美,但欧盟的首个AI法将成为其他国家的重要参考。美国媒体指出,欧盟此前推出的数字隐私法案、数据保护规定已经让部分美国科技公司调整了欧盟外的用户数据处理流程。美国也在探索制定自己的AI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拟于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马嘉璐 广州报道 视频制作:陈梦璇 大湾区科学论坛正在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高端...
5.5G来了,5G是不是要退场... 原标题:5G从普惠性连接走向精准化赋能 最近,一些北京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可以...
深圳市华迅光通信申请路由器硬件...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7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华迅光通信有限公司申请一项...
赋能企业级移动应用 CFCA ... 移动办公与移动金融为企业有效提升业务丰富性、执行便捷性。与此同时,“安全”始终是移动办公与移动金融都...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来了... 在-110℃的环境中“冻”一分钟是什么感觉?中国科学院理化所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5月17日举办,...
共绘数字时代合作新蓝图 央广网西安5月17日消息(记者陈锵)5月15日,以“共享数字发展新机遇,共建中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财联社汽车早报5月17日 国家数据局: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5月16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
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化管理 “中国... 16日,全国首个地热资源数据融合平台——“中国地热一张图”大数据应用平台在福建上线,为我国地热资源的...
让荔枝抢“鲜”出发 这里用无人... 眼下,广东茂名迎来荔枝采收旺季。今年,当地启用智慧无人机运输,创新打造荔枝运输“空中快道”,通过低空...
绽放“她”力量!一起走近航空报... “她”用细腻如丝的思维编织科研经纬 “她”用坚韧如钢的意志攻克技术壁垒 “她”用坚定信念和精湛专业为...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 极目新闻记者 郑力强 通讯员 马子乾 5月17日,2025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
天津:支持算力技术攻关和平台建... 钛媒体App 5月17日消息,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
卢伟冰已准备好钱:准备买台小米... 快科技5月17日消息,今日晚间,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开启了一场直播活动,他在直播中表示,下周举行的小米...
汇通鸿泰取得防水防尘音箱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西汇通鸿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2025世界雷达博览会开幕 李... 合肥5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17日在安徽合肥开幕。中国科学院和中...
财联社汽车早报「5月17日」 国家数据局: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5月16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
以全球视野观国企科技创新:经验... 科技创新是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
黑龙江首家万兆光网开通 万兆应... 哈尔滨5月17日电(刘振宇 王立光 记者姜辉)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黑龙江省内唯一一个万兆试点园区...
甘肃张掖“太空信使”划破苍穹 中新网兰州5月17日电 (戴文昌)17日,甘肃张掖“神启号02星”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
首次公布!我国空间站内发现新物... 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的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 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