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0℃的环境中“冻”一分钟是什么感觉?中国科学院理化所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5月17日举办,低温冷疗、不怕水的纸等项目和互动活动吸引观众排队体验。当天的科学盛宴吸引了超过5000名公众参与,通过沉浸式互动实验、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及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等活动,展现“科研与科普的双向奔赴”。
30余个互动科学实验涵盖多学科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所,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科学实验众多,涵盖光化学、低温技术、仿生材料、激光技术等多个学科。今年,理化所设计了30余个互动科学实验。
“理化嗨剧场”的舞台上一会儿冒烟、一会儿冒泡,滚动表演的大型科学实验秀全天上演。胡忠军研究员等表演的“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用科学解读哪吒神话里的“超能力”。“魔法金属变形记:探秘液态金属的‘七十二变’”“芯片上的实验室”“航天器的隔热服——气凝胶”……一系列基于前沿研究成果的科学实验秀,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展示硬核科技。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举办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在“理化嗨剧场”,胡忠军研究员表演科学实验秀“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供图
“魔术一条街”板块展示了沙塔蠕虫盖房记、液态金属黑科技、消失的颜色、活捉肿瘤细胞、给苹果做“体检”、不怕水的纸等科学实验,成为火热的“科学乐园”。
在“不怕水的纸”展区,工作人员将水喷在纸上,只见水珠像在荷叶上滚动一般,并不会将纸打湿。她解释说,不怕水的纸就是全降解疏水纸,可以替代塑料,作为一次性包装使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它们来源于竹子、硬木等,也是纸张的主要成分。但纤维素的亲水性以及纤维的毛细作用会导致纸张在遇水后强度急剧下降,无法正常使用。”参考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科研人员使用机械化学法,对纤维素改性,制备疏水片状纤维素,并将其制备成纸用防水剂,应用于纸张表面。
液氮式全身低温桑拿舱亮相
活动现场,公众还可以体验低温冷疗、激光影院等项目,感受科技创新带给生活的改变。记者注意到,一个液氮式全身低温桑拿舱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体验者可以戴手套、换棉鞋进入-110℃的舱体环境,进行一分钟的体验。
公众排队体验低温冷疗舱。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供图
“冷疗”有什么用?理化所博士生高深说,低温刺激可以促进细胞因子、内酚酞等分泌,同时让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带走体内杂质。“国外有不少体育明星就使用这种机器,加速运动后恢复。比如大型赛事之前,运动员会进行大量训练,导致身体积聚大量乳酸,低温刺激有助于他们快速康复。他们使用的冷疗舱温度可以调至-160℃。此外,低温刺激还有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提高代谢、燃脂塑形等功效。”
低温刺激为什么不会冻伤?体验者进舱出舱会有什么感觉?大家在排队体验时抛出疑问。据理化所制冷与低温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宪介绍,这是由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气层保护膜。并且冷疗时间比较短,通常不超过3分钟,而低温气体导热慢,冷疗后人体表面温度仍在10℃左右。
王宪说,大家现场体验一般只有1分钟,新鲜感和好奇心会抵消一些对寒冷的感受,出舱时大家会有血管舒张的感觉,想要伸个懒腰,一上午已经有几十个观众进行了体验。“目前研究团队研发了机械式全身低温冷疗舱,无需氮气制冷,在技术上更加先进。”此外,他还介绍了不适合冷疗的情况,比如有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