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悼念老友李政道,93岁的传奇女记者写了一个整版的特稿
创始人
2024-08-08 14:42:27
0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于2024年8月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7周岁。

来源:8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顾迈男

8月6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在7版发布了一整版的特稿文章《根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文章副标题为“追忆李政道‘心通天宇,情系华夏’的一生”。作者顾迈男以老朋友的口吻追忆了与李政道先生交往的往事。

作者写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曾多次参加李政道教授来中国的各项活动,也曾多次以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的形式,记述并报道了他的讲学、为中国培养研究生、积极倡导并帮助中国建立博士后制度,以及帮助中国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学术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李政道教授对祖国的一片深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复一年,李政道虽然远在海外,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2019年,李政道为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四十周年庆活动题词:薪火相传。

顾迈男追忆:我在采访李政道教授的过程中,深切感到,为了给中国培养科技人才,为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他虽然人在大洋彼岸,但他的心却始终记挂着中国的事情。

上述文章经《新华每日电讯》发布之后,立刻引起全网广泛转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章末尾,《新华每日电讯》特别加上了一段对作者顾迈男的介绍:作者系新华社原高级记者。她关于邓稼先、陈景润、华罗庚、李政道、杨振宁等科学大家的报道,影响过几代中国人。直到今天,中学生还能从语文教科书中读到她写邓稼先和华罗庚的文字。出版《科学的春天》《与20位大科学家面对面》等著作。

其实,与97周岁高龄逝世的李政道先生相比,同样已经90多岁的作者顾迈男同样值得敬佩。与新华社同龄的顾迈男(出生于1931年),已经在科技新闻、科普新闻的道路上奋进了几十年。

公开资料显示,顾迈男,曾名顾迈南,女,1931年生,祖籍山东童丘。从1962年起任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先后担任新华社记者、编辑、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等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多年来,顾迈男以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并以传记文学的形式撰写了当代一些著名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以及科学成就。 已出版的著作有:《非凡的智慧人生》《华罗庚传》《丁肇中》《炎黄之光——顾迈男科技新闻通讯选》《报国——回忆我所采访的科学家》等,受到中外科学家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华社曾于2019年刊文《顾迈男:每个中学生,都读过她写的邓稼先和华罗庚》介绍了这位传奇女记者的故事:她是最早发现并关注陈景润的记者,是第一个走进核武器研究“禁区”报道邓稼先的记者,是被华罗庚夸奖为“研究华罗庚的专家”的记者;她的笔下群星闪耀:陈景润、华罗庚、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朱光亚、叶笃正……

顾迈男与李政道(右)

文章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起,顾迈男报道了中国科技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顾迈男的新闻作品影响了几代国人对科学家的共同记忆,也是被中科院的工作人员评价“她是我们科学院的人”的记者……直到今天,中学生们还能从语文教科书里读到她写邓稼先和华罗庚的文字。

现在,顾迈男每天仍忙于读书写作。像年轻时那样,她写稿还是手写,用的还是200字一页的方格稿纸,但她学会了怎么在微信里改稿子。

“新闻稿的生命力往往很短,年轻时我就琢磨怎么能让稿子的生命力长些、耐看些。”顾迈男说,“如果我现在还年轻,我会继续深入采访那些为咱们国家做出贡献的大科学家,狠狠地去挖掘。采访这些人,一开始会很难,要知难而进,不能知难而退。”

李政道为CUSPEA题字“薪火相传”。

退休已20多年,提及采访,她依旧神采飞扬,“干记者,到现在我都没干够呢。”

新华社文章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先后采访过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并在之后多年长期关注、报道他们的工作情况,深知他们为祖国科技事业做出的积极努力。

在科技记者的岗位上,顾迈男不知不觉间担负起为科学家“立传”的责任。她发现她的采访对象们不仅学术上颇有造诣,还都怀有强烈的爱国心,大多在青年时代亲历过旧中国的黑暗,又在新中国诞生后,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工作。

她愿意下功夫把他们的人生经历真实、细致地刻画,也因而赢得科学界的认可。顾迈男的老同事傅军曾说:“大大小小的科学工作者没有不认识她的,连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跟她挺熟,她在科学界是个很受欢迎并得到信任的记者。”

“长期以来,我们对科学家的报道确实太少了。”2005年,时任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应邀为顾迈男《非凡的智慧人生——著名科学家采访记》一书作序,“我想通过这篇序言,传递自己的一点‘感悟’——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多为科学家‘立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双突破!顶立科技石墨提纯、Ta...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8月30日,记者从长沙经开区企业顶立科技获悉,该企...
【2025数博会】航天万源云数... 8月28日,在2025数博会上,航天万源云数据河北有限公司(简称航天万源云数据公司)携核心产品“可信...
互联网广告市场广阔,有鱼生活成... 《2024 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日前发布,其中电商广告以 28.15% 市场份额领跑互联网广告行...
当物理学博士走进超级工厂:一堂... 8月29日,《张朝阳的物理课》走进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与问界共同开启一场关于安全与科学的探索之旅。 ...
芬兰研发智能会议室系统 助力提...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28日电(记者朱昊晨 徐谦)冗长低效的会议往往让人头疼。芬兰科...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指引》发布 新京报讯 据国家数据局消息,近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高质量数据集主题交流活动”上,...
刘涛:技术创新是ESG建设关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协鑫科技中央研究院助理院长刘涛在以“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平衡术”为主题的圆桌...
中国铝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国铝业(60160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安徽淮南:信号灯自适应 让“车... 央视网消息近日,安徽省淮南市通过创新信号灯控制技术,让红绿灯能实时监测车流量变化,从而自动调节红绿灯...
【2025数博会】南方电网发布... 8月29日,南方电网在2025数博会上发布电鸿物联操作系统3.0前瞻版(以下简称电鸿3.0)。 据介...
山东海工,从海洋跃向星空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你试过站在晃动的吊床上投飞镖吗?准确率是多少? 某种程度上,这很像海上发射面临...
稳步推进香港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香港积极推动人工...
原创 百...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当今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云计算已成为推动...
“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 8月29日,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协办...
安徽长丰:警用无人机织密立体防... 在科技兴警战略的深入推进下,安徽省长丰县公安局构建以警用无人机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全面推动...
《时代》周刊AI百强榜揭晓:中... 近期,《时代》周刊揭晓了2025年度“全球AI领域百大影响力人物”榜单,这一备受瞩目的名单已步入第三...
群核科技发布空间大模型,旨在解...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36氪) 8月25日,在首届技术开放日(TechDay)上,群核科技正式发布...
人形机器人,离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核心阅读 人形机器人不仅在运动场上翻腾跳跃,还在工厂车间精准作业。一个现实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人形机器...
H20一块没卖出!黄仁勋想卖中... 快科技8月30日消息,英伟达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本财季中国厂商没有采购一块H20芯片,黄仁勋都看在眼...
实现疾病超早期干预!全球首个零... 8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