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安徽省淮南市通过创新信号灯控制技术,让红绿灯能实时监测车流量变化,从而自动调节红绿灯的等候时长。从过去的“车等灯”,变成了“灯看车”,提升通行效率。
早高峰时,记者来到了淮南市民惠街与淮河大道的交叉路口。此时,由北向南方向进入城区的车流量非常大,而东西方向的车流量相对较小。新安装的“信号灯自适应”系统,通过对路口四个方向的整体流量进行监测、计算,将由北向南方向绿灯最长49秒延长至60秒。
“我们这个信号灯自适应可以根据北向南的大流量况来调整绿灯的放行时长,而东西流量相对来说较小,就会减少绿灯放行的时长,极大提高了通行效率,保障居民出行更快捷。”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公路巡逻大队大队长熊国亮说。
“信号灯自适应”系统是当地交警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合作,通过智能摄像头和算法终端,准确识别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动态,从而让信号灯能根据流量情况自动调整通行、等候时间,解决过去“路口放行方向无车却亮绿灯”又或是“车辆还没过完就转红灯”的问题。这套系统就像一名“智能交警”24小时在路口指挥交通。
“以前这个路口要等很长时间,现在能明显感觉到绿灯是跟着车流走的,比以前流畅多了。”淮南市民郝祥祥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这种自适应的红绿灯,不仅把绿灯空放的情况给解决了,而且在没有左转没有直行的车辆时,可以直接把相位给跳过去。
目前,安徽淮南在民惠街与淮河大道、国庆路与广场路等8个路口安装了信号灯自适应系统,通过对信号灯人性化控制,减少了绿灯放空情况,早晚高峰时段平均等待时间降低22秒,通行效率提升15.7%。(总台记者 吴俊 任鑫玉 央视网记者 张宣剑)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