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兴警战略的深入推进下,安徽省长丰县公安局构建以警用无人机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全面推动警务模式从“传统人力”向“智慧协同”转型。通过系统化布局、实战化训练与多场景应用,无人机已深度融入治安巡查、交通管理、应急救援、服务群众等各个领域,成为提升警务效能、守护百姓安全的重要科技力量。
科技赋能,打造“空中交警”
在安徽省长丰县水湖镇上空,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高分贝喊话器的警用无人机正在执行日常交通巡逻任务。“骑电瓶车请佩戴安全头盔!”“前方路口请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不少居民驻足聆听这来自空中的提醒,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只是长丰县公安局深化警用无人机在交通管理中实战应用的一个普通场景。
近年来,长丰县公安局将警用无人机深度融入道路交通治理体系,构建起“空中监测+地面联动”的立体化交通管理新模式。通过组建专业化警航分队、建设无人机培训基地、完善空地协同指挥机制,无人机不仅成为查处违法的“天眼”,更化身成为疏导交通、服务群众的“空中帮手”,在交通监控、事故处理、应急救助等方面持续释放科技强警的巨大效能。
空地协同,提升交通治理效能
今年5月,一辆货车在阜阳路高架上抛锚导致交通严重拥堵,无人机第一时间发现并锁定位置,同步喊话引导后方车辆绕行,同时指挥附近执勤交警前往处置,仅用10分钟道路便恢复畅通。7月,在G206国道长丰岗集段,无人机在夜巡中发现一名行人违规上高速,立即进行语音警告,并引导巡逻车迅速将其带离,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交通管理中,长丰公安创新运用“无人机巡查+地面拦截”的立体执法模式。无人机巡航组对县域内国省道、农村公路薄弱路段及高峰时段易拥堵点开展实时监测,自动识别违法停车、占用应急车道、未系安全带、不戴头盔等行为;地面铁骑队员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和定位信息,迅速前往处置。
“无人机20分钟可完成5平方公里区域的精细巡查,效率远超传统警车巡逻”,县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无人机动态感知+信号灯智能调控+警力精准调度”三级智慧交通管理体系,2025年以来,全县重点路段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7%,交通类警情处置效率提升40%。
战训一体,锻造警航尖兵
在长丰县公安局战训基地,一批警用无人机操作员正紧张进行着复杂环境下的起降、追踪、取证等实战化训练。这支年轻的“飞手”队伍,平均年龄仅28岁,必须通过理论、实操、模拟警情、红蓝对抗等7个模块的严格考核,并获民航局认证资质后方可上岗。
县局将警航专业人才培养纳入“科技兴警”总体规划,建立实训基地,开发了“交通态势空中感知”“事故现场快速三维建模”“夜间追踪与红外取证”等9门特色课程。近三年来,累计培养持证飞手217名。“我们不仅要培养会飞的操作员,更要培养懂交管、会研判、能处置的复合型警航人才”,培训负责人岳磊指着正在模拟演练交通事故全景取证的学员说。
智慧救援,开辟生命绿色通道
2025年3月的一个雨夜,一名老人在村中走失。警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镜头迅速升空,在泥泞的农田中发现微弱热源信号,地面搜救人员根据实时回传坐标,成功找到老人并将其安全送回。
除了搜救,无人机在缓解交通压力方面同样表现突出。2025年6月,一场突发暴雨导致某路口信号灯失灵,交通陷入混乱。无人机迅速飞抵上空,通过高空全局视角实时指挥车辆交替通行,并用醒目灯光提示通行顺序,直至应急人员到场修复,有效避免了大规模拥堵。
目前,长丰县公安局已将警用无人机深度嵌入110接处警全流程,建立了“1分钟起飞、3分钟到场、5分钟反馈”的快速响应机制。据统计,2025年以来,无人机已参与处理交通疏导、紧急搜救、应急指挥等各类警情170余起,救助群众百余人,重大警情处置效率提升60%,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李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