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第四届(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下称“全国青科赛”)总决赛在余杭区隆重启幕,正式拉开为期两天的青少年科技盛会。
第四届全国青科赛总决赛开幕式现场
全国青科赛是由教育部批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竞赛活动。大赛已连续举办四届,吸引了20余万学生参赛,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搭建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开幕式在诗朗诵《科技强国 未来有我》中拉开序幕。演出中,余杭区瓶窑第二小学与余杭区小学联队的孩子们,用充满力量的童声稚语、活力满满的机器人共舞等节目展现科技创新中的青春力量,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第四届全国青科赛总决赛为何落地余杭?历史文化、创新能力是两大关键。余杭是良渚文明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故乡,更是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余杭积极挖掘域内科创资源,持续深化高校、企业合作,不断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累计获得282项“国家级”相关赛事荣誉。
本届全国青科赛总决赛在余杭举行,既是对余杭科学教育成绩与赛事组织能力的充分肯定,也为包括余杭学子在内的全国青少年搭建了施展才华、放飞梦想的广阔舞台。
据了解,本届全国青科赛共有20个省区市的近13万名选手和2万余名指导教师参赛。历经两个月的激烈角逐,最终1.4万余名选手晋级总决赛。其中,就有来自瓶窑中学、良渚第二中学、仓前小学、云会小学等18所余杭中小学的36支参赛队伍。
除了开幕式现场的激情洋溢,场外,由余杭区教育局主办的余杭科技教育成果展也是人头攒动。
余杭区科技教育成果展现场
嘉宾体验黄湖小学智能“水果乐器”
当天,余杭区科创教育研究院和区内27所中小学、幼儿园带来的余杭科技教育成果展精彩亮相。五常小学设计了通过AI系统实时监测参与者的声音、动作来控制龙舟的舵机,模拟五常龙舟竞赛的场景;黄湖小学利用水果和人体的不同导电性能打造智能“水果乐器”,让嘉宾通过击打水果演奏“自然交响乐”......各位参赛选手、嘉宾徜徉其中,“沉浸式”感受余杭科学教育教学的丰硕成果。
第四届全国青科赛总决赛比赛现场
据悉,今明两天,本届全国青科赛总决赛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瓶窑第二小学两个赛场陆续开赛。参赛选手将进行“数字丝路挑战赛”“启程-近地轨道太空运输挑战赛”“Super AI工程创新赛-双碳先锋”等线上、线下20个项目的终极比拼。
(图片来源:余杭区教育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