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易臻
近期,几台新型无人零售车与物流车在南京中新生态科技岛江岛智立方产业园投入测试。实际上,在这座定位为南京“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的小岛上,“赛博员工”的身影已不鲜见。穿梭运营的无人接驳车,高效巡检的AI道路检测车,以及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智慧大脑”……一个关于未来城市智慧出行与高效治理的现实样本,正在这里加速成型。
新晋无人车“员工”上岗
丰富未来出行场景
“招手即停”的移动售货机,“使命必达”的无人物流车……在江岛智立方产业园内,记者看到几辆新投用的零售型无人车和无人物流车在道路上穿梭运行。
一台白色的无人零售车沿路行驶,车身约1米宽,侧边电子屏显示着饮品等商品信息。记者在车前不远处招手,车辆便停下,屏幕随之亮起购买二维码,扫码即可购买冷藏柜内的商品。另一款红色的无人物流车则拥有5.5立方米的车厢,额定载重800千克,综合续航达170千米。在目前的定点测试中,物流车已接入云端控制平台,支持1名操作员远程调度多台车辆。技术人员通过手机下达指令,车辆即可自主规划路线,并在出发前与即将到达时通知收件人。
此次最新投入定点测试的2台无人物流车和4台无人零售车,均由江苏未来都市出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未来出行”)投放。该公司运营负责人顾宇介绍,无人车配置保障安全的措施,具有远距离绕行、近距离停车、紧急触碰急停、紧急情况倒车等4重安全行驶策略,不会在园区道路中“横冲直撞”,同时对环境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能轻松应对20度坡道和1.8米窄路等复杂路况。
智慧基础设施全覆盖
构建完整自动驾驶生态
在此之前,无人安防机器人、无人清扫车等“老员工”已在园区内长期运行,执行巡逻和保洁任务。在园区中,记者看到无人清扫车正在沿着既定路线平缓前行。这款无人清扫车不仅具备强劲的清扫功能,也有颗“智慧”大脑——自主建图功能。在对新区域首次作业时,清扫车能通过自主建图功能,借助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快速构建高精度地图,为规划清扫路径提供依据。自今年7月起,这款无人清扫车陆续“上岗”南京其他热门科技园区和景点,包括江北新区七里河风光带、南京市建邺高新区数智城等。
在全岛范围内,由未来出行运营的无人驾驶巴士已成为常态化公共交通工具。记者在“江岛运行体验平台”小程序上看到,贯穿江心洲南北的“环岛观光线”和连接岛上主要产业办公区和住宅区的接驳车路线都可以免费预约。在平峰时段,无人驾驶接驳车为每30分钟一班。记者在10点40分,从江心洲地铁站2号口处登上银色车身的接驳车。7座小车内,坐在车尾的一名安全员全程未干预车辆行驶,车辆变道、上桥均自主完成。车辆行驶平稳,和普通车辆给记者的乘坐感受并无二致。
作为南京市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江心洲在全岛的75个路口、49.5公里道路完成智能网联化改造,实现5G-V2X车联网全覆盖,成为南京市覆盖范围最大、道路里程最长、自动驾驶车辆最多、示范应用场景最丰富的智能网联先行区。
“城市大脑”高效运转
AI赋能市政管理
无人驾驶车辆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全岛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其中,于2024年正式运营的“洲岛城市服务智慧平台”,是南京市首个全域智慧城市服务平台,构成岛上高效运转的“城市大脑”。
洲岛城市服务智慧平台由南京洲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贾亮介绍,平台整合全岛八大业态,形成市政管养、环卫保洁、绿化养护、河道水务四大核心模块,并衍生出14个智慧服务应用场景。
在平台控制室的大屏幕上,道路、管网、河道等情况一目了然。通过AI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各方面的全流程可视化与可追溯。
走在中新大道旁,人们可以看见“伸手即开”的智能垃圾桶,直观感受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功能。这些智能垃圾桶会在即将装满时“报信”——一旦垃圾超过箱体80%,系统便会收到信号,自动生成工单并下派给附近的环卫人员,进行精准、及时的处理。目前,江心洲全岛市政道路投放的202个智能垃圾桶,均配置满溢报警功能。
AI路况巡检是平台目前最成熟的核心功能之一。张贾亮介绍,该功能主要由经过训练的AI算法实现。AI巡检车每两个月对全岛主要干道进行覆盖式巡查,今年起检测公里数已超过160公里。“车载识别系统拍摄的图像进入系统后,AI算法会自动比对、识别道路的裂缝、沉降等病害,判断其严重程度,并生成维修计划,待养护人员维修。”张贾亮说。
记者在监测大屏上看到,此前巡检车在环岛东路的路面上发现的一条裂缝,今年4月已由专人处理完毕。在系统传回的最新画面中,路面回到平整状态。从问题发现,到处置完成,系统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
系统的应用成效已通过数据得到验证。自2024年洲岛城市服务智慧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平台四大条线共上传工单超59600条。以市政道路管养模块为例,与传统的人工巡查模式相比,智慧化系统使日巡查量增加200%;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事件处置的平均闭环总工时从原先的48小时缩短至18小时,极大提升市政管养的处置效能。
从聪明的车,到智慧的路,再到高效的“城市大脑”,无人化的智能设施正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提升城市智能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下一篇:贵阳正式进入“数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