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由驻津央企中交一航局参建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8年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为了给珠江口这条繁忙的航道让出通道,中交一航局联合其他施工单位,把港珠澳大桥主体中的6.7公里,设计成海底隧道,这就需要将33段预制管道,沉入海底对接,而每段管道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重量。
不仅是吊装难,外海深海作业,洋流、海水压力等同时作用,都会让管道在安装过程中位移。中交一航局组建近千人的团队,自主研发出大吨位级吊装船,能吊起单节8万吨的管道,再配合海底整平船等其他船组,进行海底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还通过10个智能系统,随时监测管道姿态、位移变化等,最终完成安装,这也是国内首条外海沉管隧道。
凭借“隧道、岛屿、桥梁”建设等方面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其中仅隧道建设,中交一航局就产生了120多项专利,企业也把这些成果应用到了深中通道、大连湾海底隧道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里。(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