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球到底要去哪?秒速630公里向一个方向狂奔,我们却浑然不觉!
创始人
2024-06-29 11:21:06
0

如果将地球、太阳系的运动速度直接换算成在宇宙空间中的速度,那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世间存在着着千奇百怪的东西,而一切的奇迹又总是悄无声息的存在着,从而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我们所处的太阳系都是一个如此可见的存在,却又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存在。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宇宙中没有我们微不足道的存在,正相反,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太多了,且一直在向我们昭示着这个事实。

作为一名想要了解下宇宙的一份子,不仅仅是心无旁骛的估算地球的运动速度,更要思考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那便是地球的运动速度这么快,为何我们却感知不到呢?

运动速度。

估算地球的运动速度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地球每小时大约都会运动1万多公里,我们平时所说的速度是基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这个速度相对于地轴上的人来说是一个固定的值,而随着地轴上人的不同,产生的周角速度也是不同的。

随着这两个速度一同进行运动的,还有地球围绕着太阳所做的公转,这两种运动速度本身就相互叠加,所以地球实际上是以一个巨大的力量在前方呼喊着。

在不加以分析的情况下,地球的线速度会被我们感知为0,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的人说这是因为相对于地球来说,我们是和地球连体的,所以地球的速度我们是感知不到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感知到自己和地球的连体呢?

这又是为什么?

如果没有气体环境,我们是很难感知到我们和地球是连体的,那么在有了气体环境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感知不到这是一种连体的存在呢?

对于这种现象,伽利略和布拉德利等人曾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最终总结出了组成大气层的空气层和地壳上的地面一同向东运动所形成的惯性的结论。

宇宙的速度。

估算地球的运动速度这么简单,估算太阳系运动的速度也只有多加一些星球,这又为什么我们却感知不到这么快的速度呢?

难道是因为越大的天体的速度被我们感知不到?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于像仙女座流星雨这样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在大约每年定时出现的现象我们又是如何能够感知到的?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所在的8大行星所组成的一个行星系,太阳系又以太阳为中心,因此太阳系较为简单,也较为容易进行估算。

但当我们将视角扩大到整个银河系的时候,银河系中存在着至少上百亿的恒星,而每个恒星又像太阳一样,围绕着各自的中心进行旋转,这就为我们计算带来了几百亿种的情况。

再者是银河系呈现出来的自旋运动,银河系以银心为中心,处于自旋的运动状态,自旋的速度将太阳系也纳入到了银河系的运转中。

此时如果将太阳系和银河系所产生的运动速度叠加起来,那么我们将面对着一个更庞大的数字,经过计算,太阳系经过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93千米/秒,而银河系所展示的自旋速度大约是每秒220千米/秒。

超星系团的运动。

估算完了银河系的运动速度,接下来就是更加庞大的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又是以数以百计的星系为组成,超星系团更是被认为是宇宙的大规模结构,其中星系的数量和银河系所拥有的数量并不相提并论。

随着超星系团的数量不同,其运动速度是有所区别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超星系团中还存在着一些质量远超星系团的巨大质量物质,因此可以将这类物质称为巨引源。

巨引源作为一个统称,并不一定是指单一存在的物质,巨引源还可能是超级星系团或者暗物质集团,那么这些巨引源可能给超星系团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

对于这些巨引源的速度,没有人进行过精准的计算,也并不是说这种计算很难,但是由于地球无法像卫星那样能够轻松的对其进行观测,所以对于巨引源的速度就显得有一定的难度。

运动轨迹的影响。

但巨引源作为一个单一的组件,只有其本身的质量和轨道速度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其所受到的引力的影响。

巨引源所受到的引力主要来自于巨引源本身的质量与周围星系的质量叠加起来的总质量,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强。

而本身巨引源的质量就如此巨大,再加上周围的星系群体,所形成的总质量是如此庞大,因此其引力就是庞大的,不仅如此,还有周围物质所产生的引力在其中发挥作用。

这些引力不仅会影响到巨引源的运动轨迹,同时还会对其周围的恒星和星系所产生的运动轨迹产生影响,如果将巨引源所受到的引力进行叠加,那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速度。

超星系团所受到各种巨引源所产生的引力有可能会相互叠加,也可能会相互抵消,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运动轨迹,这也正是宇宙中存在多种形态的原因。

宇宙的微小.

宇宙中存在着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内都拥有数以十亿计的恒星,而恒星又像太阳一样,所产生的光热所在的范围,都将是生物能够生存的范围,也是生命产生的繁衍。

而地球,也正是在太阳的光照下所进行生命的繁衍,地球上的生物所产生的能量又在维系着自身的生命,每一个生物都是一个微小的构成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关重要。

正是每一个微小的构成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才让地球如此生机勃勃,而这种生机勃勃的物质构成又是从宇宙中产生的,可以说人类是拥有宇宙的微小。

但这并不是说微小无关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的微小,才让我们有机会来思考这个世界,让我们有机会来探索宇宙,展示出人类无尽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从而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时代。

人类正是这行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不断的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但我们却发现随着对宇宙的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答案往往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料。

因此科学家们在和这些科学难题较量的过程中,除了天文观测和实验分析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科学上的推测和假设,这些便是用来补全我们所存在的宇宙模型和理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登台入闽,路径有点怪!台风为什... 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登陆。受台风影响,浙江和福...
马斯克推最强Grok 4!人类... 在“人类的最后考试”(Humanity’s Last Exam)中,Grok 4在无需“工具”的情况...
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受到观展嘉宾热捧。 投资项目签约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环 境投资集团有...
豆神教育发布超能训练场和学伴机... 7月8日,豆神教育在北京举行“AI-Class新物种登场:定制每个孩子的AI超名师课”新品发布会,首...
2亿美元!Meta从苹果重金挖... 原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7月10日,据财联社援引知名科技记者...
上海芯力基申请低故障率交换机等... 金融界2025年7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芯力基半导体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低故...
原创 深... 进化论由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叶提出,核心观点是生物在自然选择的驱动下,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
源头降碳与碳移除“双轨”方案有... 记者7月2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超和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海峰联合多家国...
OpenAI放大招!AI浏览器... OpenAI即将发布AI浏览器,挑战谷歌Chrome的市场主导地位。 据外媒报道,OpenAI即将在...
油气开发技术提档升级 助力高质... 老油田借助纳米技术“逆龄重生”、二氧化碳驱油封存同步实现、技术穿透地下资源困局、AI算法优化地下缝网...
一位罗马仕中层的自述:出问题的...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雅婷、刘超群、胥恺轩 毕业就在华强北摸爬滚打的广东商人雷桂斌,曾花了...
原创 守... 生命救治,分秒必争。现代医疗的命脉,根植于稳定、高效、安全的能源与数据基础设施。医院数字化转型的洪流...
新能源设计必看!教你避免版权问... 一、小心避坑 坑 1:免费素材不能随便用某储能公司在官网用了免费图库的光伏板图标,很多免费素材明确规...
盘点:海上光伏,浮体结构有哪些... 国内的桩基式海上光伏建设和开发规模发展较快,但OFPV目前基本处于理论分析、试验仿真及单浮体实证论证...
罗蔺会见出席“AI领创企业重庆... 7月9日,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罗蔺会见了来渝参加“金融聚能·智汇山城——AI领创企业重庆行”...
氘代化学品制备:成本降80%利... 【中国科大团队氘代化学品制备成果或带来产业新机遇】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汪耀明、李震宇教授团...
人工智能浪潮下 青年如何应对挑... “他们不断地受到信息轰炸。”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法学教授蒂莫西·考菲尔德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年轻人极...
滕达参加厦门市人大常委会202... 7月3日上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读书班开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豪作开班动员讲话。国投智能...
2025年苏州青年科学家名单公... 今天 在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 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 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开幕式现场 ...
热烈祝贺江苏科技大学郭伟教授当... 2025 年 5 月 21 日,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郭伟教授收到俄罗斯工程院(RAE)主席古谢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