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球上的水是哪来的?用了40多亿年,水变少了没有?
创始人
2024-06-28 20:42:22
0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液态水,以至于地球表面有大约70%的面积都被由液态水构成的海洋覆盖。相关研究表明,早在40多亿年前,液态水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来的呢?用了40多亿年,水变少了没有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根据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太阳系形成于一片巨大的原始星云,这被称为“太阳星云”,在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因为某种外界的扰动而发生了引力坍缩,在坍缩过程中,太阳首先在星云的中心位置生成,残余的物质则一边围绕着太阳运行,一边继续碰撞与吸积,最终演化成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的众多天体。

从已知宇宙的元素丰度可以看到,构成水的氢元素和氧元素都是宇宙中很常见的元素,而由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们很容易与氢元素发生反应并生成水,因此我们不难推测出,在“太阳星云”之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水。

然而,“太阳星云”中有大量的水,并不意味着地球在形成之初就一定可以拥有很多水。

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太阳形成之后,它释放的能量会使其附近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水都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同时驱动着它们向外散逸,而地球的形成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只有在地球的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产生的引力才可以束缚住水蒸气,所以在地球最终“成长”到可以束缚水蒸气之时,它所在的区域已经没有剩下什么水了。

也就是说,在地球形成之初,其实是非常缺水的,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太阳的热辐射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弱,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被冻结成固态的冰,变得很容易吸积,因此那些形成于距离太阳更远的天体,通常都会含有大量的水。

所以该观点推测,地球上的水,应该主要来自于那些形成太阳系“外侧”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毕竟早期太阳系可以说是一片混乱,经常会有小天体撞击地球,特别是在大约38亿至41亿年前的“后期重轰炸期”,这样的事件更是多得难以计数。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原始的地球就已经有很多水了,其理由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初,水会以“结晶水”的形式存在于多种矿物之中,而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这种富含水的矿物是可以被大量吸积的。

随着原始地球的“个头”不断变大,大量的碰撞所产生的热量也在持续累积,其温度也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矿物中的水就会被释放出来,并因为高温而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而在这个时候,原始地球的质量已经足够大,其产生的引力已经可以将这些水蒸气牢牢的束缚在地球的上空。

在地球最终形成之后,其运行轨道上绝大部分物质都被“清空”,没有了频繁的碰撞,地球就开始持续降温,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水蒸气就大量地凝结成液态水,进而降落到地球表面。

这两种观点哪种是正确的呢?近些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证据支撑,所以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水应该是内源和外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科学家并不确定到底是来自哪种渠道的水更多。

那么,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亿年,变少了没有呢?我们接着看。

正如前文所言,即使是水蒸气也会被地球的引力牢牢地束缚住。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因为水分子的分子量较大,但问题是,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稳定,只需一定的能量输入,就可以使其分解为氢和氧,由于地球的引力不足以束缚住氢,因此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氢就有可能从大气层顶逃逸,进而使地球上的水变少。

实际上,在地球自然界中就存在着可以将水分解的机制,比如说太阳的短波辐射(主要是紫外线)就有一定的概率直接将水“光解”氢气和氧气,除此之外,当地球上的海水通过岩石圈的缝隙渗入到地下深处时,有可能会与高温岩浆以及其中的结晶基岩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其净效应就是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经过了40多亿年的漫长时间之后,地球的水应该是会变少的。实际情况也确实是如此,因为在过去的日子中,科学家已经通过地质记录、化学同位素变化、大气逃逸现象模拟和古气候模型等多方面研究估算出,现代地球的海洋体积相比40多亿年前缩小了26%左右。

幸运的是,现代地球的大气有21%都是氧气,而在富氧的环境中,即使是水被分解,其产生的氢气也很容易重新被氧化并生成水,因此与遥远的过去相比,现代地球上水的流失量是非常少的。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地从宇宙空间中捕获到一些水或者含氢的物质,从整体上来看,现代地球上的水可以做到动态的“收支平衡”,至少在未来的10亿年里,地球上的水都不会明显地减少,因此我们不必对此感到担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卵巢里发现塑料微粒!意大利科学... 近日,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了科学界长期担忧的猜测:微塑料污染正在侵蚀人类生育能力。 意大利一科学团队首...
深圳市炫宁电子取得多功能 LE...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3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炫宁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兴发铝业申请铝合金型材快速时效... 金融界2025年5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兴发铝业(江西)有限...
致全旗青年:以拼搏之姿拓前路,... 致全旗广大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全旗青年朋友们: 五月,是青春的季节,更是奋斗的时光。今年是五四运...
原创 国... 说起国产手机,中国消费者谈到的往往都是华为、小米、OPPO、vivo和荣耀,或者是这些国产厂商旗下的...
给盾构机装上“智能掘进脑” □本报记者 祁思元 在崇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盾构...
美媒曝光画面:华尔兹用“山寨”...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日报道,近日被美国总统特朗普解职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在本...
迈特芯科技公司创始人余浩:创新...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清晨,石鼓山公园满目青翠,迈特芯科技公司创始人...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面对美方滥施单边关税和科技打压,国际社会将目光聚焦中国科技创新领域...
热烈祝贺!广东地区百度百科创建...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的权威性与传播度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度百科作为全球最...
扎根蓉城的“90后”文物修复师... 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中,青春以另一种姿态沉淀绽放。五四青年节前夕,回望“青春大讲堂 ——2024 成都城...
新势力车企,谁领先?谁危险?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肖漫 头图丨视觉中国 零跑、小鹏、理想已经连续三个月坐稳新势力车企前三强。 ...
银发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五一”假期,银发消费成为消费热点之一。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出现在消费市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
一键式测量仪器气垫式减振器:为... 在现代工业和科研领域,测量仪器的精准性至关重要。振动和环境干扰常常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应对这...
2025年DeepSeek快速... 《DeepSeek 快速入门指南(医生版)》为医生和医疗工作者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Deep...
美国科学家: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 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
广州蓝虎新能源取得电池单体顶封... 金融界2025年5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蓝虎新能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池单体的...
富士X-Half紧凑型相机镜头... 【太平洋科技快讯】近日,相关曝料透露了富士即将推出的紧凑型相机——X-Half的镜头参数。该相机将配...
户外热催生“加速度” 浙江三门... 台州5月4日电(胡丰盛 郦华琴 陈能)“五一”假期,“体育+”赛事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带动户外消费持...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一位“80后... “第一次出海是带着求知去,第二次是带着技术去,第三次则是带着产品出去……”不久前,在成都博恩思医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