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4日报道据欧洲新闻社8月2日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一个动物模型中展示了一种新颖的疫苗递送方法,利用牙线将疫苗引入牙齿和牙龈之间的组织。测试表明,这种新技术能刺激黏膜表面(例如鼻腔和肺部内壁等)产生抗体。
“黏膜表面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途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纳米医学副教授、该论文作者之一哈文德·辛格·吉尔解释说,“然而,如果疫苗通过注射方式接种,抗体主要在全身的血液中产生,在黏膜表面的抗体相对较少。”
“但我们知道,当疫苗通过黏膜接种时,不仅会刺激血液中产生抗体,也会刺激黏膜表面产生抗体。”他继续说道,“这增强了机体预防感染的能力,因为在病原体进入机体之前,就多了一层额外的抗体防线。”
这时,结合上皮就发挥作用了。结合上皮是位于牙齿和牙龈之间腔隙最深处的一层薄薄的组织,它缺乏其他上皮组织所具有的屏障特性。这种屏障的缺失使得结合上皮能够释放免疫细胞来对抗细菌。这些免疫细胞存在于唾液中,也存在于牙齿和牙龈之间。
吉尔说:“因为结合上皮比其他上皮组织更具渗透性,并且它是一层黏膜,这为将疫苗引入机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从而能够刺激机体黏膜层产生更多的抗体。”
为了确定通过结合上皮递送疫苗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将疫苗涂在无蜡牙线上,然后清洁了实验小鼠的牙齿。具体来说,他们比较了接种肽流感疫苗的小鼠通过结合上皮、鼻上皮以及舌下黏膜递送疫苗时抗体产生的情况。
“我们发现,通过结合上皮接种疫苗在黏膜中产生的抗体反应,远优于当前的口服疫苗技术(即将疫苗置于舌下)。”该论文第一作者罗汉·英格罗尔表示,“与通过鼻上皮递送疫苗相比,使用牙线技术也提供了相当的针对流感病毒的保护力。”
吉尔强调说:“这极具前景,因为大多数疫苗配方无法通过鼻上皮递送;该黏膜表面的屏障特性阻碍了疫苗的有效吸收。”
这项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研究也评估了通过结合上皮递送方法对其他三种重要类型疫苗(蛋白质、灭活病毒和信使RNA)的有效性。在所有三种情况下,通过结合上皮递送的技术都在血液和黏膜中产生了强劲的抗体反应。(编译/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