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变与不变
创始人
2024-06-07 10:42:05
0

目前,人工智能已是人人皆在谈、很多人都在用的先进技术,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起了很多担忧。人工智能的全球影响力本身作为技术传播的经典成功案例,实际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上的参考,但也引发了诸多担忧:试想五十年、一百年后,当人类进入AI时代,文化传播行为还是不是人的行为?换句话说,人类文化还有没有必要进行传播?当一粒芯片植入机器人体内就能完成不同文明的知识装换、转化,或者说根本不需要转换转化,而是机器人自身就打通了不同文化的界限,成为文化融通的集大成者时,文化传播行为是否还需要,还存在?

人工智能,最关键是“人工”,而人工的结果,就是会取代人的一些工作。既然与人直接打交道,人工智能就需要具备人的一些基本功能,交流,传导,代替人做一些危险的、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但就像科幻小说里人制造的各种机器人、智能人,如弗兰肯斯坦,它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超越人类,甚至反制人类,给人类造成危害,但归根结底它们不是真正的人,是假人,是机器,是基于人类的智慧所编造的程序化的产物,即使会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能从不同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或似乎表现出了这些倾向,但它们仍只是一种人的创造物,与飞机、火车、汽车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创造出来它们是为人服务的。它们像人,但不是人,甚至都不能说是生物。即使它们有创造性的表现,也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们创造性的提示。

人工智能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的确可以精通一门或多门技艺,并且能做到极致,这是人所不能的,因为人虽然智慧无限,但人的精力有限,虽然不知疲倦,但实际上很易疲倦。但人工智能表现出的一些天赋,实际上可能只是熟能生巧,因为它们可以无限次数地重复同一个动作,而人做不到。

有了优秀的人,才会有优秀的人工智能,这是常识,也是规律。AI没有情感,但对情感有反应,这也取决于人。比如,操作者对AI施加一些积极的情感,夸夸它,拍拍它的马屁,或说一些肉麻的赞誉之词,或明示它的答案至关重要,甚至生死攸关,它工作就会更认真一些,给出的答案就会更完善些、积极些,文字会更漂亮些,就会给你一些更好的答案。AI与人还会产生情感互动,只要有沟通,就会有感情的流露和传达。AI经过反复的情感模拟,也可能会有人的情感表达,有人的喜怒哀乐。而有了人的情感的AI,会更好地服务人类,真正成为人的伙伴。

这也说明,只有人和AI结合、合作,AI的智能才会真正实现和体现。这种合作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应用,包括教育、医疗、驾驶等,且都能实现1+1>2。

AI具有一定的语言接受和组织能力,并通过语言表达,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判断。语言都是思维工具,自带民族思维习惯,用语言表达的都是语言所代表的思维、文化。所以,AI在根据人的指令用语言做出回应时,能表现出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种能力,在对语言数据进行处理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效果。

AI似乎无所不能,但离开了人似乎又一无所成。AI威胁论或AI无能论,现在似乎成为“AI认识论”的两极,影响着人们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一百年后的AI世界里,人类诗意栖居的梦想是否还存在?在遍地AI,离开AI人类将无所适从的时代,就像现在离开快递就无所适从一样,人类的情感是否会AI化?情感表达方式甚至内容是否都像CHATJPT给出的答案一样中规中矩?A与B,C与D的爱情在表达形式和接受方式上是否都将无异?那时候的爱情还美好吗?还让人心动吗?还受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影响吗?当有一天你和人谈恋爱与和AI谈恋爱都一样时,你还会怦然心动吗?显然,这样的结果是人所不愿接受的,因为那时的人已没有“万物精灵”的自豪感了。也因此。2024年3月11日,莫言在与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对话时不误幽默地说:科技的进步往往为文学插上新的翅膀,自己和古尔纳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失业”,因为作家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这种思维的获取,需要从本民族传统里面寻找不可代替的资源,并且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接触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与现实追求,让文学可以真正走向世界。

莫言的自信代表了人类的自信,莫言对待AI的态度,代表了人类对待AI的态度。人类始终生活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汇之中,“太虚幻境”是人的梦想,而这种梦想是人愿意忍受现实世界一切痛苦的基础。科学源于实证,但科学的源头是虚幻,虚幻只是未得到实证的现实。因此,人类根据虚幻再造现实,并在现实基础上创造虚幻,归根结底都是人在探究自身存在的“过去”与未来。从这个角度讲,《山海经》的“山海世界”是实实在在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封神演义》《西游记》里的神的世界,人都曾经做到过或将能做到;而我们现在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火箭,阡陌小路,又可能都是元宇宙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只不过是构建元宇宙的一种方式。虚拟与现实可能时时在转换,只不过我们有时能意识到,有时意识不到。鉴于此,我们都只需将虚拟和现实视为人观察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一种媒介。换句话说,AI时代也许早已到来,只不过我们现在才真切地认识到而已。

AI时代的中华文化走出去,依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AI技术可以改善传播环境、提高传播效率、提升传播效能,使传播更精细、更精准、更节能,但传播的主体是人,传播的对象是人(当然包括用于传播的AI机器人)。更根本的是,中华文化传播的目的是实现民心相通,文化互融,这是在人类情感层面上的有机互动与交流,是AI机器人所无法替代的。也就是说,人类可以使AI机器人获得另一种文化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但却无法使其获得另一个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民心相通仍必须通过人与人的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可以通过AI机器人进行世界传播,但仍只能通过人将向世界传播的中华文化知识化为人类共同的知识。人工智能不是纯粹的技术,它自带国别差异性,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的代表之一,从这个角度讲,依托AI技术进行中华文化传播,首先要打破的也是文化隔阂、文化偏见,这和传统的文化传播并无不同。

总而言之,AI时代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传播,国与国的传播,目前传播所遇到的问题,AI时代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更不会消失。所不同的,就是AI技术可以提供科学化的大数据,助力实现目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所急需的效率问题、精准问题、评估问题,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进入一个崭新的新阶段,也使世界文化交流进入一个更科学、有效的新阶段。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瑞典首相称工作中咨询AI意见,... 据英国《卫报》8月5日报道,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表示,他在处理公务时经常咨询人工智能(AI)聊...
原创 地... 在人类探索自身起源的漫长历程中,“第一个人如何出现” 始终是最引人深思的问题之一。从古代神话的创世传...
AI专题:2025年AI技术在... 今天分享的是:AI专题:2025年AI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洞察报告 报告共计:24页 《AI专题:...
透过美的,看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觉... 1927 年,美国西屋公司就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 "Televox",直到近 100 年后,...
超算互联网火速上线gpt-os...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雁争)超算互联网6日发布消息,超算互联网已...
伙伴计划丨航天纪录燃梦想 手工... 伙伴计划 HUO Ban 当好奇目光聚焦浩瀚星河,当童稚巧手邂逅剪纸手工,一场融合趣味与启迪的成长之...
苹果云手机挂机神器盘点:24小... 上班族搬砖党时间紧,下班挂游戏耗电又费时?苹果云手机24小时挂机不占手机,本文推荐5大品牌+教程,解...
【观摩学习】汲取科技智慧 赋能... 青海省西川监狱组织民警前往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基地观摩学习 为深入学习借鉴前沿科技在智慧化建设领域...
格科微0.61微米5000万像... 8月5日,格科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科微”)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0.61微米5,000万像素图像...
内蒙古AI模创空间:公共服务筑... 2025-08-06 15:38:09 作者:狼叫兽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的关键阶段,内蒙古AI...
砖瓦刻历史,文物藏风华!南京中... 近日,江苏“拥抱文博 接力传承”青少年文化实践行动带领中小学生走进六朝博物馆,开启文博研学之旅。同学...
专访PPIO创始人姚欣:做AI... 撰文 | 李信马 题图 | WAIC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上,一家参...
湖北飞特机电取得便于连接的变压...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北飞特机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便于连接...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 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苹果公布“脑控”iPad技术 ... 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与脑机接口公司合作开发“使用大脑信号操纵苹果设备”的技术标准。周一公布的一段展示...
人工智能 x 生命科学的负责任... 今天分享的是:人工智能 x 生命科学的负责任创新 报告共计:82页 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融合正深刻重...
机器人4S店内,一台人形机器人...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将在8月8日正式营业。记者6日探访发现,4S店集合了...
亚马逊云科技上线Anthrop... (全球TMT2025年8月6日讯)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nthropic最新一代模型Claude Op...
原创 牺... 说起中国航天,肯定绕不开王亚平这个名字。 她是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两次上太空,累计在轨时间加起...
医疗数智化应用加速落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医院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40余款AI影像产品获批“三类证”;蚂蚁AQ等应用连接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