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 实习生 蓝晓宇 鲁月明 文 洪昊旸 摄影】5月29日下午,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百亿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圆桌交流会在郑州高新区举行。
活动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通过时代背景、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关产业等方面,并分析企业、城市案例,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百年变局下的经济形势新命题
说起新质生产力,王建翔先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话题开讲。
王建翔表示,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就是百年变局,高层领导对此曾有论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在王建翔看来,百年变局的产业特征就是创新引领下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世界各国相继出台再工业化发展政策,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却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逐步形成。
何为新质生产力?王建翔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3个方向逐一阐释。其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
在未来产业方面,王建翔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共6个细分领域介绍,其创新标志性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脑机接口等。
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王建翔谈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王建翔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实现突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杰作掀起了新的浪潮,国内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新能源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王建翔还提及人工智能的未来风险。
“随着材料技术、芯片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芯片会大大地缩小,甚至结构上会有大的调整,也就是它的体积会大大缩小,到了哪一天ChatGPT的模型可能会王在机器人脑袋里,这就变成一个具有超级人工智能。”王建翔说,这样具有超级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与人类的未来关系,值得思考。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到1.84亿户,同比增长8.9%,其中企业5826.8万户,个体工商户1.24亿户。
王建翔认为,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但我国500强企业的经营质量与效益仍有待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这为中国企业迈步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新定位。
为何要重视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王建翔以德国为例介绍,德国的高端出口和美国相当,主要由德国“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做出重要贡献,在这些“隐形冠军”中有大量的百年企业,它们具有不上市、产值在10亿美元至50亿美元间、在细分领域有话语权等特点。按照上述案例,我国在2000年首次出现“专精特新”概念,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王建翔表示,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八成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专家。
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兴,金融兴。在王建翔看来,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要重视基金的作用。演讲最后,他以合肥崛起为例介绍,合肥国资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打造总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通过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以“基金+产业”模式实现“四两拨千斤”。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