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张旭 等: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
创始人
2024-05-13 20:05:33
0

原标题:【智库动态】张旭 等: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张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于蒙蒙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义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摘要人工智能发展引起劳动方式的演变,对就业规模产生替代效应、吸纳效应与跨期时间效应三重影响,造成就业结构的极化现象,并赋予就业方式以智能化、多元化与弹性化特征。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人机协同”将成为人类未来劳动就业的新常态。为积极应对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给劳动力就业带来的挑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经济效益与技术选择,把握新兴技术的外生性,扩大新兴产业再生产,强化人工智能的就业吸纳效应;二是技能培训与劳动转型,加深人机协同程度,实现人机双向赋能,弱化就业替代效应;三是宏观引导与政策规制,普及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实施技术冲击兜底措施,淡化人工智能的跨期时间效应,努力实现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增长与劳动就业稳定的良性经济生态圈。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方式演变;替代效应;吸纳效应;跨期时间效应

一、 引 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作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亦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加持下取得重大进展,“因为计算机的出现,我们正处于一个重大变化的转折点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曲线得以发生急剧变化的转折点”。1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力本身就具有把人类从强制操作机械化、单调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代表一种对劳动力就业的新威胁,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带来“技术性失业”的焦虑与不安。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受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2他进一步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取代人类劳动将变得更加容易,人类将被算法挤出就业市场而沦为“无用阶级”。随之,“机器换人”“贫富差距拉大”“无用阶级取代无产阶级”等悲观论调甚嚣尘上,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将其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驱动力量的同时,也在促使人们思考其可能带来的大规模失业风险。有鉴于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如何理性审慎地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给劳动力就业带来的挑战?本文拟从人工智能发展引起的劳动方式演变及其产业化趋势、人工智能发展重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机理及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变革三个方面回应这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二、 人工智能发展引起的劳动方式演变及其产业化趋势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奇点临近》中将“奇点”界定为未来的一个时期,其“奇点临近”暗含“人类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速,技术的力量也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3近年来,突破性技术集群的不断涌现并赋予固定资本以当代新样态——人工智能,其兼具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特征。随着新兴技术的引入,固定资本的物理存在样态不断革新,由此带来的生产要素的迭新、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了组织模式,企业生产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网络化与灵活化,实现了“持续创新+柔性制造”相结合的新型生产方式,进而催生了新兴产业的勃兴,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态势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或许当前正处于“奇点”变革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模式变化的加速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数级增长速度步伐一致,而一旦跨越这一阶段,则这一加速的趋势或可实现爆炸式增长。

(一)技术奇点:固定资本与劳动方式的迭新

固定资本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由厂房、机器和生产设备等形式构成,其核心的物理存在方式是机器及其体系。新兴技术革命的勃兴赋予固定资本以阶段性特征:随着新技术引入生产过程的强度不断增大,固定资本实现了从一般生产资料到自动化机器体系再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演变历程。而这体现出固定资本物理形态变化的历史性进阶:固定资本的形式变化越复杂、发展程度越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或在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就越成为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外在的强制性条件”。4毋庸置疑的是,固定资本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生产资料的固定资本之形成有赖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其发展程度取决于生产率水平和财富积累程度;另一方面,作为生产过程运行“工艺条件”的固定资本之发展能够衡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整个生产过程的物质前提,“在更为抽象的意义上,可以被视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航标”。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格斗、书法、分快递……机器人玩... 金融投资网记者 张璐璇 上海报道 格斗拳击、书法舞蹈、击鼓奏乐,下棋、冲咖啡、分拣快递、制作冰激凌…...
中兴通讯联合合作伙伴斩获202... 2025年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大会主论坛上,一场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界奥斯卡”颁奖...
宇树科技王兴兴透露:一直在用A... 来源:上海证券报 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同期举办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A...
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就业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国家围绕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人才供给,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太阳能闸门控制器:水利管理的创... 在水利工程领域,精准高效的闸门控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至关重要。传统的闸门控制器依赖市电供电,...
中国移动牵头建设 AI开源开放... 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焕新 产业共赢”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牵头...
2025 WAIC机器人盛宴:... 在2025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宇树机器人以其创新技术和精彩演示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一系列令人瞩...
好评中国 | 让新电商在数智时... 7月26日-27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延边举行。本届大会以“数...
京东大模型品牌全新升级为Joy... 7月26日,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盛大开幕。京东在此次大会,带来全新升级大模型...
直击WAIC丨银河通用:已获1...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7月27日下午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于7月...
“显眼包”好抽象:WAIC上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上海报道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抽象频发,腾讯展台...
国家网信办:474款大模型完成... 2025年,上海迎来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盛大开幕,同时,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也在此间举行。在“...
“顶流机器人给我递可乐”!阿里... 财联社7月27日讯(记者 张校毓 付静)“我伸手它就转身给我拿可乐了!”一位观众在智元机器人展台兴奋...
阿里宋刚:突破用户体验瓶颈,将... DoNews7月26日消息,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首日,阿里巴巴发布了...
华大基因申请一种改进的核酸捕获...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
600位大咖齐聚成都 人工智能...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7月26日—27日,2025年第四届中国智能康复学术与产业大会在成都崇州举行,...
原创 帮... 老铁们,帮主郑重的硬核解读来了!全球AI界“奥斯卡”——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在上海...
原创 移... 中国移动十年老用户专属权益:数字时代的“老宅子”保值计划 一个深夜,手机屏幕骤然亮起,大多数人下意识...
从探展到开放麦,知乎将AI专业... 7月26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在上海启幕。...
中杰特装:超低温技术突围 赋能...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以锅炉制造为主的企业,如今凭借科技创新,成为菏泽机电设备制造产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