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记者 张璐璇 上海报道
格斗拳击、书法舞蹈、击鼓奏乐,下棋、冲咖啡、分拣快递、制作冰激凌……正在火热进行中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俨然成了机器人展现才艺、比拼技能的闪亮舞台。
宇树科技携机器人格斗大赛同款的人形机器人G1、四足机器人B2和Go2亮相;擎朗智能带来了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新品全球首秀;深圳赛博格机器人推出中国首款重载机器人赛博格Cyborg-R01全球首发;智元机器人首次参展,集中展示旗下远征A2、灵犀 X2、精灵 G1、远征 A2-W 四大明星机器人以及小型仿生四足机器人 D1 Ultra;星动纪元 (ROBOTERA)携旗下核心具身智能产品矩阵亮相,星动L7、星动XHAND1、星动Q5三款产品进行实景演示……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齐齐亮相。
记者注意到,与往届参展的机器人只能进行静态的基础功能展示不同,今年的机器人可谓是“允文允武”,从格斗、打鼓,到书法、下棋,再到搬运、分拣,在展会现场都能看到动态展示。
观众甫一进门,就会立刻被世博展览馆一楼中庭特别设置的“WAIC里·技能大舞台”吸引,开小卖部的机器人,卖爆米花的机器人,分拣快递的机器人,表演才艺的机器人……观众可以在这里直观感受到具身机器人在民生服务领域能够发挥的巨大潜力。
在擎朗智能开设的“小吃街”,只需在平板上轻轻点击下单,机器人就会立刻展开手铲爆米花、制作饮品等操作,将爆米花和对应的饮品送到你手中……擎朗智能XMAN-F1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首秀就向大家展示了机器人“真干活”的能力。感到新奇的观众接连下单,近距离观赏机器人服务的全流程。
据擎朗智能方面介绍,通过不断的复制“岗位化”工作模式过程,擎朗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可以不断学习和拓展多样化工作能力,持续增强基础动作模型能力,从而实现更广泛的落地场景应用。根据IDC近期刚发布的《全球配送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2024》与《全球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份额2024》 报告,2024年,擎朗智能出货量占比位居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第一,同时在全球配送服务机器人、全球餐饮配送机器人细分领域均保持领先优势。
用毛笔写福字、手持彩绸灵巧挥舞、有节奏的击鼓伴奏……智元机器人动作连贯、配合默契的集体才艺表演也收获超高关注。今年首次参展的智元机器人还在世博展览馆二楼H3-C区101设置了300平方米的超大展台,集中展示其在工业物流、商业服务、家居、科研教育、文娱表演等五大商业场景的布局成果。
记者注意到,在刚刚揭晓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榜单中,智元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荣膺SAIL之星奖。智元机器人也是本届6家SAIL之星获奖企业中唯一的机器人公司。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顶流”宇树科技成为全场人气最火爆的展台,宇树G1格斗机器人带来的格斗比拼令现场观众热血沸腾,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包围下,身高1.32米、重35公斤的G1凭借29个灵活关节和智能平衡算法,在展台表演了拳击连招、回旋踢,并进行了限时比赛,机器人之间的每一次碰撞都能激发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
在深圳赛博格机器人的展台,外表高大威猛的Cyborg-R01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也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打卡。赛博格机器人的展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人类最大的优势其实在于能够调动全身完成任务,Cyborg-R01就是想要复刻人类的这种作业流程,使人形机器人的操作从“单手受力”向“全身发力”进化。“为了让人形机器人在搬运过程中能做到真正的高可靠、高稳定,Cyborg-R01的多触点全身协同技术可以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调动肩、胸、膝协同承力,由于受力分散,全身重心下垂,机器人搬运重物才不容易出现摔倒。”该负责人表示,凭借多触点全身协同控制技术,未来Cyborg-R01还可以完成手臂托举、胸部抵靠、腿部支撑等多种类人的作业形式
深谋科技带来了一款可以用于养老领域的自研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美猴王”。记者了解到,该款机器人集结了深谋科技的多项自研技术,比如,基于SAW声表面波的人形机器人多物理量智能感知系统“OmniSense”,国内首个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弹起”,具备类人动态视觉理解能力的6D姿态视觉伺服系统等。“目前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对老人的一个陪伴,如果老人跌倒机器人可以搀扶,也可以帮助老人捡拾掉落的东西。当然目前这一切还在实验室的研发阶段,后续我们的产品可能会进入养老院,验证和完善它的功能。”深谋科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还了解到,今年6月,深谋科技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康养陪伴机器人“ADRA”已完成测试,即将交付韩国蔚山广域市政府,会率先服务当地的独居老人群体。
记者走过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展台时,JAKA Lumi具身智能平台挥舞它又长又灵活的手臂递给记者一个海绵宝宝玩具,它端坐在展台前一本正经工作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它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哦,除了送玩具,它还能当讲解员,还会跳舞。”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代表企业之一节卡机器人的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节卡机器人深耕机械臂领域十多年,从去年开始,公司利用自身在机器人本体上的关节一体化和产业化优势,先后推出了K系列具身智能家族,包括双臂人形JAKA K1、足式人形JAKA K1L,轮式人形JAKA K1W和具身平台JAKA Lumi,覆盖即时数采、模型训练、商用场景、非结构化工业环境到移动作业场景。2024年,JAKA K系列产品已实现300多台的小规模商用落地,涉及科研教学、数采训练、柔性智造等领域,目前也已与部分汽车产业链企业就人形机器人应用展开场景测试与验证。节卡机器人具身智能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在不同领域的落地,他们现阶段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产业化落地的路径,就是“技术攻关+场景分化+生态协同”。
记者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看到,具身智能企业已经不再只是单纯追求娱乐效果和视觉冲击,业内企业都在聚焦实际应用场景里的真实需求,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如今已经能够走出实验室,寻求走进工厂、走进家庭的商业化落地途径。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显示,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将从技术狂热阶段转向关注实际商业落地,订单获取和实际应用将成为驱动市场情绪的决定性因素。
未来,谁能够率先克服成本制约、技术成熟度不足、真实场景交互数据稀缺等商业化难题,率先实现在现实场景落地,才有望开启长远的发展之路。(图片由张璐璇拍摄)